这层楼剩余的房间,常顺挨着看完,没再发现其它特别的物件,也没有其它的收获。
接着,他又向楼上走去。
这是这次房交会的最后一层楼。
刚走进第一处客房,他看见这里售卖的物件有大半部分跟其它房间都不一样。
这大半部分出售的主要是“科技”类物品、以及相关的配套物品。
这些科技类物品,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被淘汰的东西。
比如说:
各个时期的相机、望远镜、电话、收音机、收录机、唱机、摄像机、钟表、手表、唱片、磁带、录像带等。
最里面还有几个老电视机、电脑、电影放映机以及游戏机。
它们虽然被淘汰了,但现在也成了收藏品。
每一件物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提到目前的收藏,很多人以为高大上,都是官窑、都是稀世之宝,动不动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个亿。
其实并不是那样。
现实中,你逛过古玩地摊、古玩城就清楚,通常的藏品,一般就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多点的也就几千块钱。
这从逛潘家园就能明白。
搞古玩的、摆摊的,大路货是主流。
真正能够玩得起几百万一件藏品的、又愿意花钱购买的人,寥寥无几,占比非常低。
所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基本上玩的都是大路货,都想着捡漏。
买东西的人想捡漏,希望买一件物品能够卖几十万、几百万。
收古玩的人想捡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一辈子。
但真正捡到漏的人,亦是少之又少。
像这种有年代感、价格也不是高的离谱的电子产品,跟科技相关的产品,是一代人的回忆。
那些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有很多人愿意收藏。
他们往往不是为了赚钱,只为怀旧。
而这几个年龄段的人,现在也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老板,这些录像带多少钱?”
常顺正想着问题,一名年龄40岁左右的胖子拿着一些挑选出来的录像带问价道。
这人距离他大约两米,胖子的身旁还有一人,年龄45岁左右,手里拿着一个老照相机正在查看。
听了他说的话,老板走到了他的跟前,把录像带接到手里查看了起来。
在老板查看录像带时,常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