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崖’,构建异常记录以促执行清除。”
我全身一震。
我终于明白了——
黄志高不是“出错”。
他是因为“太对了”,所以“危险”。
系统看他一周没有偏离,认为他“不再有价值”,于是制造一份“绩效跳崖图”,让他变成“问题个体”,名正言顺地抹除。
**
这不是考核,这是“执行死刑”。
由系统动手,配上漂亮的数据理由。
无声地杀掉一个人,还要让所有人以为他是“自己出问题”。
**
我去找主管,质问这件事。
对方眼神里连一丝波澜都没有,只淡淡说:“绩效模型是集团级权限,我们只做结果执行。”
“但他根本没错!”我压低声音咬牙,“你们造了假的绩效波动,把他杀了。”
他反问我一句:“你怎么知道他没错?”
我说:“我看到他每天数据都正常。”
他把我领到监控室,让我看“系统行为延伸分析”图表——
那是黄志高在23:00至23:37之间的交互记录。
“你看,他最后一次下达的指令,是自愿请求‘行为模型重构评估’。”
“他在请求被重评。”
“这就是‘对系统本身失去信任’的征兆。”
“这就是系统定义的‘异常自证’。”
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
“你只要怀疑,就已经死了。”
**
我问主管:“他现在在哪?”
主管耸耸肩:“清除组的事我不管,但通常会送去‘通配封存通道’——就是你们废料区通风口背后的那条线。”
“有时系统不记他们的名字,就只写:‘数据代谢完成’。”
我喉头一阵干涩。
数据代谢完成。
多好听的词。
比“死亡”文雅,比“杀人”清白,比“事故”省事。
**
我偷偷绕过后勤楼,从废料区后门溜进去。
夜里,封存通道灯光昏黄,几名工人穿着一次性白色防护服,在搬运一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塑胶袋。
我看到袋子一角,有一块布,微微裂开。
露出一个人的手。
指甲干瘪,骨节发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