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靠老百姓的指路牌。”
古之月的胸脯绷得像块钢板,
苏北话里带着钢火:
“师座放心,咱三排的刺刀三年没沾血了,
正等着鬼子来开刃!”
他转身要走,
忽然看见赵大虎蹲在树底下系鞋带,
英国胶鞋的鞋带太长,
在脚脖子上绕了三圈。
“赵大虎,”
古之月喊了声,语气比刚才柔和,
“把你的红布条摘下来系枪上,
别让鬼子认错了人 ——
咱是中国军队,不是他们的炮灰。”
队伍重新整队时,
夕阳正从雨林缝隙里漏下来,
给弟兄们的钢盔镀了层金边。
赵大虎摸着枪托上的红布条,
想起在奉天老家时,
他娘给他缝棉袄,
也是用这种红布做的补丁。
远处的炮声更近了,
像有人在天边擂鼓,
每一声都震得人胸腔发紧。
徐天亮数了数背包里的压缩饼干 ——
还是英国佬的,
包装上印着看不懂的洋文,
但比他们在昆明领的杂和面饼子香多了。
“弟兄们,”
孙师长站在块凸出的岩石上,
背后是渐渐暗下去的雨林,
“前面就是仁安羌,
英国人在那里等着咱们救命。
咱新 38 师从成立那天起,就没怕过硬仗 ——
当年在淞沪,咱拿汉阳造顶住鬼子的坦克;
在长沙,咱用手榴弹炸飞机场。
今儿个在缅甸,咱要让鬼子知道,
中国军人的枪口,永远朝着敌人!”
他的合肥话在山谷里回荡,
惊起群夜鸟,
翅膀扑棱声混着弟兄们的应和声,
像首低沉的战歌。
赵大虎跟着队伍往前走,
胶鞋踩在碎石路上咯咯响。
他忽然想起刚才孙师长说的
“英国佬的地图靠不住”,
便从裤兜里掏出块树皮 ——
那是今早跟个缅甸老汉换的,
上面用炭笔画着进山的小路,
老汉指着地图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