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问今日的天气。
“儿臣参见父皇。”
杨昭恭敬行礼。
炀帝摆了摆手:“免礼。
长安那边可还安稳?”
杨昭刚要细说,炀帝又低头看起了奏折:“既无事,你且退下吧。”
这一退,就是整整一个月。
宫里的太监们都在私下议论,说太子殿下日日往宫门张望,却始终等不到召见的旨意。
这天杨昭终于忍不住了,跪在殿外求见。
炀帝倒是见了,可话没说两句就皱起眉头:“你不在长安监国,总往洛阳跑什么?”
“儿臣只是想尽孝道...”
“胡闹!”
炀帝一拍桌案,“明日就给我回去!”
杨昭踉跄着退出殿外,脸色煞白。
伺候的小太监看得真切,太子的衣领都汗湿了。
这七月天,又闷又热,连知了都懒得叫唤。
“殿下,要不要请太医看看?”
贴身侍卫小声问道。
杨昭摆摆手:“无妨...就是有些头晕。”
谁承想这一晕,就再也没起来。
消息传到宫里时,炀帝正在用膳。
筷子顿了顿,挤出两滴眼泪,转头就吩咐内务府按制办理后事。
“陛下,元德太子的谥号...”
“准了。”
炀帝打断道,“对了,让燕王、越王、代王都袭爵吧。
再把秦王俊的儿子浩也叫来,朕要见他。”
这一连串的安排干净利落,仿佛只是在处理朝政。
就在同一天,楚国公杨素的死讯也传进了宫。
提到杨素,此人在隋朝可谓位极人臣。
可这富贵荣华的背后,却暗藏杀机。
太史夜观天象,见隋分野星象晦暗,便向炀帝进言:“陛下,天象失警,恐有大丧之兆。”
炀帝闻言,眉头一皱,心中盘算。
他素来迷信,又对杨素功高震主早有忌惮,便想出一条毒计。
南巡之际,特意下旨:“杨素劳苦功高,今改封楚公,以示殊荣。”
旁人只道是皇恩浩荡,却不知隋与楚同属一个分野,炀帝这是要将天灾转嫁于杨素身上。
此时的杨素已老病缠身,卧床不起。
其弟杨约四处求医问药,这日领着一位名医入府。
杨素却睁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