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管财力够不够呢,只要能让水通起来,他立马就照办。
皇甫议自然成了监工,征发了百万壮丁,按照自己提的方案,一段一段地开掘。
有大臣就劝炀帝:“陛下,这工程耗费巨大,百姓怕是吃不消啊。”
炀帝却大手一挥:“朕要的就是水路畅通,哪管得了那么多!”
皇甫议可不含糊,接着还要沟通江淮,又征发了十万百姓去疏凿邗沟,一直通到江都。
这邗沟挖得还挺宽,有四十步呢。
旁边还修了御道,种上了杨柳。
从长安到江都这一路上,炀帝想着自己以后出行得有地方歇脚,便下令每隔百里就建一座行宫。
手下人劝道:“陛下,建这么多行宫,花费甚巨啊。”
炀帝瞪了他一眼:“朕意已决,休要再劝!”
于是,那些工匠们没日没夜地干。
这边宫殿起了一座又一座,百姓们却累得苦不堪言。
有的百姓就私下抱怨:“这劳役没完没了,咱们哪有活路啊。”
可抱怨归抱怨,谁也不敢违抗命令。
就这样,在炀帝的强硬要求下,工程一项项完成。
最后统计了一下,从长安到江都,总计建了四十余所行宫。
黄门侍郎王弘等人,奉了皇上的命令南下。
他们到江南去督造龙舟,还有杂七杂八的船好几十艘。
这可苦了当地的郡县,官府得安排人手当差,老百姓也得去干活。
本来大家日子就不好过,这下更痛苦了。
这工程可不小,还限了日子要完工。
当官的从早到晚地催,一刻都不让人停歇。
那些做工的百姓,累得实在受不了。
好多人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路边,再也起不来了。
他们成了无依无靠的冤魂,死得实在可怜。
这时候,有个事儿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隋炀帝这么折腾老百姓,可有人不乐意了。
有一位老宰相,他觉得这么干不行,心里头不赞成。
他想着进宫去劝劝皇上,别再这么劳民伤财了。
巧的是,就在他琢磨着进宫谏言的时候,隋炀帝派人来请他赴宴。
老宰相心里犯起了嘀咕。
这宴会上,他能不能把心里的话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呢?
这可是个难题。
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