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确实,隋朝就像个匆忙的过客,传了一代就被李唐取代,难怪史家懒得单独立传。
“您这说法倒新鲜。”
隔壁书生掏出笔记着,“可别把年代搞混了。”
老张敲着茶碗笑:“放心!
咱们从头捋。
南朝起于晋元帝东渡,终于陈叔宝;
北朝自北魏算起,到隋炀帝止。”
他蘸着茶水在桌上画线,“南北对峙这些年,最后归于一统,都是有数的。”
书生盯着桌上水痕渐渐干涸,忽然说:“就像这茶渍,看着乱,其实纹路分明。”
“正是这个理儿!”
老张拍腿大笑,“史书就得这么写——该连的连,该断的断,把年份起讫都说清楚,一笔都不能漏!”
众人听得入神时,卖炊饼的突然嚷道:“老张头,您这故事比炊饼还香!”
茶棚里顿时笑成一片。
夕阳把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那段纷乱的年月,终于在说书人的嘴里,变得条理分明起来。
晋王杨广带着胜利之师准备班师回朝。
这一日,他正监督士兵拆除建康宫殿。
“动作都麻利点儿!”
他骑在马上,扬鞭指挥着,“把这些砖瓦都清干净,好让百姓能种地。”
石头城下,新设的蒋州已经安排好了官吏和驻军。
副将跑来禀报:“王爷,各项事务都已处置妥当。”
杨广点点头:“好,明日就启程回长安。”
“浩浩荡荡的返程队伍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被押解的陈国君臣。
陈叔宝走在最前头,后面跟着他的妃嫔儿女,还有一众垂头丧气的南陈大臣。
“陛下...”
一个老臣颤声唤道,陈叔宝却只是苦笑着摇头。
隋文帝杨坚早就在骊山等候多时。
见到凯旋的大军,他亲自迎上前去:“皇儿辛苦了!”
杨广急忙下马行礼:“儿臣幸不辱命。”
长安城里,太庙前铁甲森森。
献俘仪式开始了,陈叔宝被押在最前面。
“跪下!”
侍卫一声喝令,这位亡国之君颓然跪倒。
杨广在一旁冷眼旁观,心想:“昔日你醉生梦死时,可曾想过今日?”
仪式结束后,杨坚在朝堂上当众宣布:“晋王杨广平定南陈有功,加封太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