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贸易委员会对英特尔发起了反垄断调查。
米国联邦贸易委员的和解协议要求英特尔修改与AMD、Nvidia和Via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使这些公司有更大的自由考虑与其他公司的合并或合资企业,而不会受到英特尔因专利侵权而起诉的威胁。这一协议为慧芯的成立扫清了障碍。
当然慧芯一开始生产的会是威盛落后的产品,装装样子嘛。合适的时候会将研究院设计的系列产片推向市场。
这些芯片研究院已经用在了自己的系统中。
在产品上,研究院已经为至微准备好了一款图形芯片。这款芯片是在科学院的那款科学计算芯片的基础上魔改的。在适当保留科学计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图形处理、物理处理和光线追踪单元得到的。
性能很好,综合性能小幅领先英伟达的10系列显卡。
芯片设计这东西只要舍得投入,迭代起来是非常快的。研究院没有营收压力,不用考虑短期失败的影响,加上至微的流片测试又是不花钱的,所以进展很快。下一代的显示芯片已经开始设计了。
当然这也是暂时不发布的,必要的时候会放出来。
太阳能发电厂的建设也已经提前完成了设计目标的三分之二,发电能力单靠至微根本用不完。规划中的零碳产业链也初步形成,依托至微绿色电力的硅冶炼、太阳能面板企业已经落地并投产。配套的铝冶炼也已经获得审批,会和至微的太阳能电厂建设同步开展。
至微每年卖出的碳排放配额就是很大的一笔钱,都能赶上至微的主营业务了,这是纯利润。
因为绿色能源太赚钱了,至微和当地政府合作已经在规划新的绿色能源基地了,规模不比现有的小。
就如同班行远所说的那样,至微还没有成为芯片巨头先一步成了能源巨头。
而且班行远正在着手布置芯片产品的强制性碳排放税。碳排放税这东西原本是欧洲为了限制落后国家发展而建立的一种技术壁垒。既然东大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优势当然要用了。
根据规定,进入东大市场的芯片,包括单独销售的或者包含在其它产品中的芯片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不能超过某个限值,否则就要缴纳高额的碳税。
当然了,超过排放限值了可以通过购买排放权冲抵。
计算方式非常复杂,蓝星上只有自有超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至微能够轻松达到。别的不好说小岛和韩国的半导体企业肯定很难达到。
这时有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