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清教授,何等人物,岂会开玩笑?”
“张教授的一幅书法作品,拍卖会上都能卖到几十万!你们知道故宫博物院门口那几个‘华夏瑰宝,国之重器’的大字吗?那可是张教授亲笔题写!”
“没错!我作为书法系的研究生,可以负责任地说,小江老师的书法,自成一派,卓然成家,真是厉害啊!”
“这笔法、这气韵,我只在古帖中感受过。不是我说,咱们书法系如果能请他来讲一堂选修课,那我保证一学期都不旷课!”
……
讲堂内低声议论此起彼伏,气氛却不是嘈杂,而是一种带着钦佩的窃窃私语。
今天坐在台下的大多是高校教授、研究生,还有不少文化机构的学者、媒体记者,平时个个眼高于顶,嘴里头少有夸赞的话,可此刻却不吝啬地送出溢美之词。
江风辰自然也听到了这些声音。
他只是略略一笑,收了手中的粉笔,朝台下一拱手,神情谦和而从容:
“过誉了,在座的诸位都是前辈学者,在下愧不敢当。”
说罢,他又不疾不徐地转身,继续在黑板上写下新的内容,一边写一边说道:
“这第二重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粉笔在黑板上摩擦出细碎却流畅的声音,字字如兰似玉,行间气脉贯通,结构疏密有致,令人过目难忘。
江风辰停也不停,接着便将第三重境界挥毫写下:
“这第三重,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一个字落下,他甩手放下粉笔,拂了拂手掌,转身,微笑着看向全场。
讲台下,鸦雀无声。
那三行遒劲有力、沉静洒脱的字,就这么静静地躺在黑板上,像一幅横贯古今的气象图,将三重人生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
片刻后,最前排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首先反应过来,低声交头接耳起来:
“这字……太漂亮了!”
“秋校长啊,这块黑板我要了,明天我让人送来十块新的,当赔偿!”
“凭什么你要?这字必须保存在我们京城师范大学,这可是教材级的范例,我得拍照存档研究!”
“咳咳……秋校长,十万,我出十万买这块黑板!”
“俗不可耐!小江老师的书法怎能用金钱玷污?秋校长,我愿用我收藏多年的清代徐永志真迹一幅,换这块黑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