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姬黎明精彩回答了上一个问题后,并没有停止提问的脚步,而是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题外的问题:“这位同学,你能不能再回答一个题外的问题,你的家人有军人吗?”这个问题看似题外,却像是在探寻姬黎明对英雄主义理解的家庭根源。
姬黎明听到这个问题,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自豪。他回答道:“我的父亲就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那个大跃进的浪潮中,父亲就像一名无畏的战士,始终冲锋在前。他怀着对国家建设的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干劲的时代,父亲和他的同志们都想为国家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他没日没夜地工作,身体的疲惫在他对国家建设的热情面前似乎都被忽视了。终于,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累倒住院了。”
姬黎明的声音有些微微颤抖,但依然坚定:“可是,他心中对工作的执着和对国家建设的使命感让他在出院后不顾医生的嘱咐,又继续冲锋在建设的一线。他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燃烧自己,照亮前方的道路。然而,人的身体毕竟是有极限的,他再次累倒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起来。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奉献精神没有被忘记,他被追认为优秀党员。回答完毕。”姬黎明的回答,让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一种对先辈奉献精神的崇敬氛围之中。
二、温情的回应与深刻的感悟
那位老师听了姬黎明的回答后,轻声说:“好孩子,请坐下。”这轻声的回应里,饱含着对姬黎明的尊重和对他父亲的敬意。
然后,他接着说:“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肖老师的这堂课,既是给学生讲的,也是给我们讲的。在这堂课里,我们看到了肖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课堂把控能力,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价值观,一种对英雄的敬仰,对祖国的热爱。而姬黎明同学的回答,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他的回答中体现出的对英雄的理解,对父亲奉献精神的传承,都让我们深受触动。我们的教育,有肖老师这样的好老师,也有姬黎明这样的好学生。这堂课我们深受教育。”这位老师的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在场所有人对教育更深层次思考的大门。
三、教育的启示与深远意义
从这一课堂问答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姬黎明的父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奉献和担当,这种家庭的教育影响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姬黎明的价值观。而学校教育则是在家庭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