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二层有批封存的苏联时期稀土储备,纯度够做十台聚能器的核心线圈。"他把卡塞进我手里时,掌心的温度烫得惊人,"但你得让法国人把他们的粒子对撞机数据共享——他们上周刚用那东西测出世界树银纹的电磁频率。"
我捏着密钥卡转身,他突然叫住我:"林博士。"我回头时,他正用袖口擦女儿的照片,"如果...如果最后真的要选..."
"没有选择。"我打断他,"世界树要的是整个太阳系,不是某个国家的领土。"
离开柏林时,晨雾正漫过勃兰登堡门的尖顶。
我在机场买了杯热可可,纸杯上的温度让冻僵的手指慢慢回暖。
手机震动起来,是赵博士发来的消息:聚能器线圈改装完成,能量转化率稳定在61%——比预期还高3个百分点。
北京的夜色比柏林温暖些。
我走进航天城的会议室时,墙上的电子钟刚跳到22:07,投影屏还亮着,上面是赵博士画的螺旋形线圈结构图。
卢峰坐在最前排,缠着绷带的胳膊支在桌上,正用铅笔在便签纸上演算公式;佐藤的助理抱着个金属箱靠在窗边,箱盖上印着自卫队的樱花标志;连向来只在视频会议里出现的法国项目负责人皮埃尔,居然也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坐在角落,手里攥着个优盘。
"各位。"我把柏林带回来的密钥卡拍在桌上,"汉斯同意开放苏联时期的稀土储备,条件是共享粒子对撞机数据。"我看向皮埃尔,他立刻把优盘推过来,金属表面还带着体温的余温。
会议室里响起零星的掌声。
赵博士扯了扯战术背心的领口,眼里闪着我熟悉的狂热:"有了这批稀土,聚能器可以提前三天完成组装。"他指着投影屏,"配合自卫队的抗干扰模块,理论上能把世界树的银纹灼烧范围扩大到50公里——"
"但铼的储备还是不够。"
声音从后排传来。
我转头看见张工,武器制造组的组长,他的工牌歪在胸前,眼睛里布满血丝,"聚能器的核心线圈需要高纯度铼,柏林的稀土解决了镧的问题,但铼...我们现在的库存只够做三台。"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采购单,"非洲的矿场被根须覆盖了,澳大利亚的运输船在海上遇到银纹干扰,导航系统全乱了套——"
会议室的灯光突然闪了闪。
卢峰的铅笔"啪"地断在便签纸上,碎屑落进他刚算出的公式里。
赵博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