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让车间提前两小时开机;赵工,你带三组数据过去,路上说调整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基地的走廊还浸在夜雾里,顶灯每隔三步才亮一盏,我们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叠在一起晃荡。
路过仓库时,我瞥见堆在角落的纤维布卷,最上面那卷的封条被雨水泡得发皱——那是三天前从川东拉回来的,现在它们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车间的灯在五点十七分准时亮起,橙黄色光晕里,张主任的工装裤还沾着早饭的油星子,他搓着手迎上来:“林博,设备全预热了,就等您——”
“先调离子枪的脉冲频率。”赵博士已经爬上操作平台,手指戳着控制屏,“从10赫兹提到15赫兹,每次轰击间隔3秒。”他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冷却管,溅起的水珠在灯光里闪了闪。
我站在观察窗前,看机械臂夹起纤维布送进离子舱。
蓝色的离子束像活物般窜动,在材料表面织出细密的光网。
卢峰的平板紧贴在玻璃上,他盯着实时数据,喉结随着数字跳动:“硼含量0.31%……键能9.2电子伏特……裂纹扩展速率0.05微米/小时!”
“停!”赵博士突然喊,声音撞在金属天花板上嗡嗡响。
所有人的动作都顿住,张主任的手悬在急停按钮上方,指节泛白。
赵博士从平台上跳下来,鞋跟磕在钢板上“当”的一声,他抓起刚出炉的样本,放大镜几乎贴到材料表面——
没有裂纹。黑色纤维在日光灯下泛着亚光,像被打磨过的黑曜石。
车间突然爆发出欢呼。
张主任的大手掌拍在我背上,震得我肩胛骨发疼;操作台上的技工们互相捶着肩膀,有人吹了声跑调的口哨;赵博士把样本举得老高,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发烫,像揣着团火。
卢峰的平板“啪”地掉在地上,他蹲下去捡,我看见他耳尖通红——这小子向来冷静,上回在北极站冰盖塌陷时都没红过耳朵。
我弯腰帮他拾平板,指尖触到地面的钢板,还带着离子舱的余温,烫得人心里发颤。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像被按了快进键。
车间三班倒连轴转,质检组的老陈带着放大镜在流水线旁蹲了整宿,镜片上蒙着材料碎屑;赵博士守在离子舱前,用记号笔在控制屏上画满调整箭头,笔帽咬得坑坑洼洼;卢峰在实验室和车间之间来回跑,平板里的数据流比基地的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