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上,那具诡异的玉骨在强光下呈现出更惊人的细节:每块骨骼内侧都刻着微雕图画,需要放大40倍才能看清内容。
"这不是红山文化的艺术风格。"白发苍苍的考古专家声音发颤,"看这个青铜齿轮的刻画方式,至少是战国后期的技法,但碳十四检测明确显示这是五千年前的遗物!"
陆远的指尖悬停在玉龙头骨上方。右眼的青铜星系正在全力解析那些微雕,逐渐拼凑出一个骇人的真相:玉龙根本不是红山先民制作的,它来自更早的文明,红山人只是发现了它,并试图用祭祀来安抚其中的存在。
"巴图,你们蒙古族传说里有没有关于'地龙'的记载?"苏晚晴突然问道。
这位蒙古族汉子脸色骤变,用母语快速念了几句祷词才回答:"草原深处的牧民至今不敢在特定区域打井,传说会惊醒'敖包下的白骨龙'。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个地质队在锡林郭勒打钻,结果钻头带上来一些……"他喉结滚动,"会动的玉片。"
观测者的青铜简册突然自动书写起来,墨迹不是黑色,而是带着锈迹的暗红:
"光绪三年,喀尔喀蒙古某部全体消失,唯余帐篷内满地玉粉。"
"民国十二年,奉天城外发现流动玉河,触之者疯。"
"2008年汶川地震后,救援队在废墟中挖出过三具玉化的儿童遗骸……"
张海峰的金属手指突然插入讨论:"你们听!"
库房陷入死寂。起初只有通风系统的嗡鸣,但渐渐地,所有人都听到了——玉龙骨架上传来极其细微的"咔嗒"声,就像无数精密齿轮在咬合转动。更恐怖的是,那些脱落碎片的断面正在渗出淡红色的液体,在平台上汇聚成古老的契丹文字:
"血饲不足"
"骨锁将开"
顾瞎子的尸藓在培养罐中疯狂增殖,真菌菌丝组成一幅立体地图,显示红山遗址正下方存在一个直径近公里的球形空洞。而当陆远将这幅图与当地地质勘探数据重叠时,发现了更可怕的事实——那个空洞的位置,恰好位于东亚青铜网络的七大主脉交汇处!
"它要的不是祭祀……"苏晚晴的玉质指节泛出青光,"是青铜网络的控制权。"
仿佛回应她的话语,博物馆的防弹玻璃突然爆裂。那些飞溅的碎片不是坠落,而是在空中自动重组,拼成一把匕首的形状,直刺向玉龙头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却被张海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