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颗碎片记录着公元前211年,徐福东渡携带的不是童男童女,而是七具装满青铜纳米虫的玉琮......
系统突然弹出警告框。
边框是饕餮纹装饰,确认按钮形如玉琮,而取消选项则是那把插在她锁骨上的钥匙。警告内容用甲骨文与金文混合书写:"检测到历史冗余数据,是否执行格式化?"。更下方的小字列举着将被清除的文明片段:科举制度、程朱理学、蒸汽机原理......
顾瞎子的菌丝突然剧烈抽搐。
那些金属絮状物在虚空中拼出最后的信息:"九鼎即母体,文明即程序"。紧接着,菌丝网络全部亮起,接入青铜母体的核心数据库。苏晚晴的视野瞬间被数据洪流淹没——她看到自己的意识正顺着菌丝蔓延,每一段思维都被编译成青铜器纹饰,存储在鼎腹内壁的量子位点上。
"格式化进度37%......"
系统的机械音突然变成西周雅言的腔调。随着进度条推进,苏晚晴看到唐宋诗词化作青铜液滴落,明清瓷器碎成二进制代码,就连民国时期的电报信号也被还原成甲骨文的"驿"字。这些文明碎片在青铜母体的熔炉里重新冶炼,逐渐凝练成纯粹的数据精华。
她的右手不受控制地抬起。
指尖自动在虚空中书写新的文明代码。每一个笔画都引发时空震颤,商周的青铜铭文与现代量子算法在她的书写下完美融合。当最后一笔落下时,系统突然静默,随后弹出一条用钟鼎文书写的提示:
"新内核就绪"
"等待载体激活"
苏晚晴这才惊觉,自己书写的根本不是代码——而是用甲骨文、金文、小篆依次重写的《尚书·禹贡》篇。每一个字都在青铜母体的光芒中实体化,变成纳米级的青铜虫,飞向正在巨鼎下重组的张海峰金属残骸。
第三节:新文明内核
张海峰的金属残骸悬浮在青铜巨鼎之下,每一块骨片都在分解重组。
他的头骨最先融化,1949年的锈蚀层如蛇蜕般剥落,露出内部崭新的青铜材质。那些金属并非死物,而是由无数纳米级的青铜虫构成,每只"虫"的背部都刻着微型的《连山易》卦象。当骨块完全分解后,在空中重新编织成人体骨架——但不再是现代解剖学的结构,而是依照《黄帝内经》经络图构建的青铜能量体。
九鼎的莫比乌斯环开始坍缩。
巨大的青铜环在旋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