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的,覆盖着脖子以下的身体。有些战士有鹿骨和鹿角制成的盔甲,盾牌也是用海豹和海象的皮制成的。罗拉维特兰人的武器是弓、长矛、刀和弹弓,他们从小就掌握了这些武器。与邻居民族相比,罗拉维特兰人表现出的军事战术更成熟,他们擅长突袭。罗拉维特兰人是天生的伪装大师,他们经常会诱敌深入并将其智胜。他们的传统是在杀戮后在手掌上纹一个小点,点越多,战士就越受尊重。
罗拉维特兰人生活在临近极圈的俄罗斯远东楚克奇半岛一带,很少与外界交流。因此,他们保留了远古文化的一些特征。不过与同纬度的因纽特人相比,罗拉维特兰人的社会文明程度高出了一个时代。
当因纽特人还处于原始的游猎时代时,罗拉维特兰人已经进入游牧时代,平时带着成千上万的驯鹿在半岛上游荡,以猎杀鲸鱼为生,住在一种叫做“亚兰加”的鹿皮制原始可移动帐篷中。
这是因为楚科奇半岛虽是苦寒之地,但仍有针叶林覆盖,夏季气温也有20度以上,动物种类比较丰富,还有少量蔬菜和水果供应。不像生活在荒凉雪原的因纽特人,天天吃海豹脂肪跟肝脏。然而,发展到17世纪末,楚科奇的人口也只有不到九千人。可见,在这种地方生存的难度有多高了。
当地冬季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摄氏度,随随便便就能把南方人冻死。罗拉维特兰人的传统生活是如此的艰难,以至于他们从不把死亡视为悲剧。罗拉维特兰人流传着一种“自愿死亡”的行为,楚科奇没有老人,因为那里的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岁数无法劳作,为了不拖累年轻族人,就会选择自杀。大自然既会淘汰弱者,又会锤炼强者。能在这种地方活下去的,注定个个都是体能全项爆表的人族精英。这就是为什么在几百年后,面对哥萨克大军压境,罗拉维特兰人悍不畏死、顽强抵抗的原因。
自俄国扩张以来,哥萨克人一直是东扩的急先锋。西伯利亚汗国和喀山汗国灭亡后,哥萨克人就打开了通往远东的道路。他们以沙皇的名义沿途收取保护费,每到一个地方,就宣布此地归沙皇所有,当地人要把诸如毛皮、鱼类、海豹脂肪和海象牙这种特产献给哥萨克人。看到哥萨克的弯刀快马,一般的民族早就怂了,但罗拉维特兰人却完全不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据说,当哥萨克人抵达尤卡吉尔人和科里亚克人的居住地时,当地人劝告他们别再往西走了,容易摊上事。当地土着还向哥萨克人讲述了他们祖先与罗拉维特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