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因沿河而建,故有城墙拐角24处,这是其他先秦诸侯国都所没有的。城垣基宽一般在20米左右(最宽处达67米),顶宽在10米左右;城垣高度约为14米左右,四周角楼高度达18米左右。另外,有城门13座,有申门、稷门、雍门、杨门、广门、东闾门、虎门、龙门、鹿门、郎门、章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等。临淄大、小城内有十条干道,其中小城中3条,路宽一般为6—8米,最宽者17米;大城内7条,路宽10米到20米不等。
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即说当时天子之城的建制是九里,诸侯大国之都城一般为七里。周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周长为34.92里;鲁都鲁城(今山东曲阜附近)周长为23.542里;蔡都蔡城(今河南上蔡附近)周长为20.98里;宋都宋城(今河南商丘附近)周长为20里,均远远小于临淄齐国故城的规模。
因而始建于姜太公、经由历代齐君不断改建、扩建的临淄齐城,可谓是中国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临淄城能超越周礼的规定是因为太公建齐城在前,周公制订周礼在后。临淄还有城市排水系统。大、小城设有三大排水系统,四个排水道口,排水系统完备、系统、精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早期城建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小城外西南方1公里有齐威王与田忌赛马、景公与晏子论和同之地——遄台;小城西和西南有世界最早的官办学府和社科院——稷下学宫;大城西部,小城西门外有一代贤相、廉洁奉公的楷模——晏婴故宅所在以及晏婴冢;大城东南部韶院村有春秋时期孔圣人听齐韶后盛赞“尽善尽美”、“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子闻韶处;大城东门外有无盐女钟离春进谏齐宣王、孟子见齐宣王论“与民同乐”的雪宫台;故城西北10公里处有屈原来齐下榻过的齐国国宾馆——梧台等。
临淄的手工作坊在大城内分布密集,足可见齐国手工业的繁荣、发达。其中有大型冶铁场6处,小城内2处,西部1处,东部1处;大城内4处,西部、中部偏西、南部、东北部各1处。炼铜坊有2处,在小城南部和大城东北部。铸钱所1处,在小城南部居中。铸镜遗址2处。制骨作坊4处,集中在大城东北和北部。另有制陶作坊多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临淄规模庞大,功能分区完善,为先秦国都之冠,如此的临淄城,不愧为“海内名都”,在先秦各诸侯国都中确实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