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帝国伟大的旅行家、外交家张骞访问了大月氏,虽然他的外交使命并未完成,但通过他的游历和叙述,使世人得知当时大月氏人迁徙的具体位置:大月氏位于大宛以西1000公里左右,在阿姆河以北,他们的南部疆界同大夏为邻。
大月氏当时主要还是以游牧生活为主,建都蓝氏城。大月氏人的主力迁移到了大夏附近,但迁移所经过之处,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族裔,其中主要在新疆各地。后来的三十六国中,有一小部分便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国家。
在广袤无边的西域,与三十六国同时代的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恐怕要算乌孙国了,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时候的乌孙国有63万人(多半有些夸大,不采纳),那时候的乌孙国是西域最大的国家。
关于乌孙人的起源说和民族属性,有好几种版本。一是匈奴族说:这种说法强调的是乌孙和匈奴生产方式很接近,都不从事五谷生产,以游牧为业,还有就是乌孙和匈奴始终保持着紧密关系,但也经常兵戎相见,打得血流成河。
二是突厥族说:主此说者有俄国突厥语学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人,所持理由,一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说均与狼有关;二是乌孙称国王为昆莫或昆弥,王族贵人的名字多以“靡”字收尾,以及见于记录的少数乌孙语均属于突厥语族;三是突厥阿史那氏系乌孙的后裔;四是乌孙分布的区域恰为后来突厥族兴起的基地。因此他们认为乌孙是突厥人的祖先,这两者是具有传承关系的同一个民族。
三是东伊朗族说:20世纪30年代以后,苏联一些考古学家以A.H.伯恩斯坦为代表,认为乌孙很可能属于东伊朗族。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苏联考古学界有更多的学者认为乌孙是东伊朗族塞卡人(即塞人)的一支,塞卡文化与乌孙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两个阶段。乌孙于西汉初期至南北朝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伊塞克湖南岸至伊犁河流域一带,国都赤谷城位于伊塞克湖南岸,另说在纳林河畔。
但这种说法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乌孙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记述的就是战国时期,位于河西走廊月氏人的西边,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