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看看,要是能找到你爹娘就把他们接过来,到京里来享享福。”
刘平安也很是感动,“我早就想了,可是一直在宫里手头也不宽裕,找不到门路把二老接来。说句不好意思的话,为了挣来给钱巡抚和李将军传旨这趟差事,我把全部身家都拿来孝敬打点啦,这还是大家看这趟路上危险没几个人愿意争,这才轮到我的。”
“那这次监军难道?”王有才试探的问道。
“没错,是我把钱巡抚和李将军这趟挣来的孝敬都送出去,这才…”
相同的出身,不同的遭遇,让两人越聊越深入,越聊越投机,最后在刘公公的提议下,王有才和他拜了把子,叙了年齿,王有才长刘平安五岁是大哥,刘平安是老弟。
随后刘公公确认战报内容无误后,亲自带着两个小太监,匆匆进城向司礼监秉笔王承恩汇报去了。
此时的紫禁城,崇祯皇帝正在御书房内,眉头紧紧锁着,批阅着前线送来的战报。一份份战败的消息如重锤般砸在他心头,气得他手中的朱笔都被捏得咯咯作响。王承恩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大气都不敢出,仿佛稍有不慎,就会点燃皇帝心中那熊熊怒火。
此时的京城外,并非只有王有才一部与清军交战,其他各门外的京营守军也先后遭遇清军小股部队的试探袭扰。
西直门这边,驻守此地的是京营副总兵赵守仁。和众多京营将官一样,他这副总兵的位置,是家里花了大力气走关系,这才从一群参将中硬生生挤来的。听闻清军来袭,监军太监刘德海再三催促,赵守仁却百般推脱,坚守不出。直到斥候来报说清军退走了,他觉得应该没啥危险了,这才极不情愿地挑选了两千“精锐”兵马出城迎敌。
这两千兵马看似人数不少,实则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毫无战斗意志可言。其中近半人是从京师街头抓来的地痞流氓、无业流民和乞丐,少数是被忽悠回来的常年在城内“打工”的营兵,还有些则是靠关系在营里混吃等死的老弱病残。真正能勉强作战的,不过是赵守仁手下那一百来名家丁。
当这支队伍刚出营门没一里远,便被佯装退走的清兵杀了个回马枪。这支清军虽仅有不到四百人的规模,但个个是久经战阵的骑兵。
清军骑兵瞧见这支京营队伍人数虽多,却军容不整,装备破旧不堪,队形稀稀拉拉,士兵们还个个面露惊慌之色,便故意在阵前来回驰骋,手中长刀挥舞得呼呼作响,嘴里发出阵阵怪笑声。京营士兵们被这气势吓得面如土色,双腿软得像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