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史书里早就写得很清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
断了希望和生计的穷秀才们,仗着有文化,掌握了一定知识,大量的混入了晚清的江南新军之中。
在当时,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观念,早就深入了人心。
尊贵的读书人,但凡有条活路,谁乐意去当丘八啊?
时间一长,爆发反清的起义,也就是迟早的事儿。
晚明时期,明廷仅仅是裁减了不入流的驿站而已,就逼出了个亡明的大顺天子。
玉柱呢,作为现行科举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却极不重视乡试、会试和殿试。
以前,玉柱曾经担任过公考的面试官。
往往那些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面试高分者,只要进了乡镇,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成了只会吹牛造假的低能儿。
相反,这些人进了厅局级的大机关之后,就如鱼得水一般,混得别提多滋润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的,平台越高,越是务虚不务实。
越是大机关,业务水平啥的,统统不重要,就看会吹不会吹,会不会编造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概念了。
玉柱是老官僚了,官场上的积弊,他完全门儿清。
礼部会试,玉柱漠不关心,却跑去关心了童生试的入门级考试:县试。
玉柱身边的老亲兵戈什哈们,足好几百人,都被玉柱派去了北方各个县。
每县两名老亲兵,美其名曰:监督县考。
实际上,这些人带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