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可是对外商阜,各类消息繁多,百姓们或许不如天子脚下的汴京市民关心时事,但也没人是傻瓜。
那些熟知中日往来的两国商贾,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而聪明人很快就想到了高丽,继而再从如今的高丽想到了现在的日本……
想象一下赵宋与日本交恶的结果,不少明州商人的脸色已经大变。
明州黄氏商行的东家神情显得十分不安。
如果两国起了刀剑,那不管日本的结果如何,黄家的买卖皆要大受影响。这最终会严重影响到他家的利益的。
这么多年的对日贸易下来,黄氏轻车熟路,获益亦是不小,对远洋贸易根本就没迫切需求。只多是趁着下南洋的风,开辟了一条通往吕宋的商路,但后者之利远不能比之日本。
而就在那明州黄氏在商议对策,自己给自己打气鼓劲的时候,日本使团来到的消息也被六百里加急火速送往汴京。
日本人派来了正旦使。
小鬼子欺软怕硬的性格是埋藏在他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的。
你文化昌盛并不是他们怕你的前提,你能暴打他,吊打他,才是他们俯首的根本。
那时,崇拜强者的日本人对西方文明充满了敬畏之情。
是用一场国战来整合内部的各方面势力,然后押上老本的du一把?还是怀着敬畏和莫名之情,对现在的赵宋低头服输?
日本对中原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现在派来正旦使,这是对赵宋的一种示弱示好,之前他们可从没这般过的。
他们在告诉赵宋,我软归软,但软中带硬,还是有一把骨头的。甚至赵构都能想到日本人送来的贡礼,必然是非一般的丰厚!
这个敌人他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而现在就任凭小鬼子去耍心机了。
无论是忠烈祠还是贤良祠,都已经在朝野内外掀起了巨大风波。前者对应的是军队,但时间跨度的大小却是还要讨论的。
朝野乃至军中至今还争论不休。
比如王安石这种人,赵构是支持的,但朝野上下都有反对。
甚至不少人都认为赵宋有靖康之危,王安石及其变法乃根本原因。
还千古两司马,赵构也是呵呵了。
偏执狭隘,当个史学家也就算了,也配做千古名臣?
什么司马温公改新法,或劝其防后患,公曰:“天若祚宋,必无此事!”更不论一己利害。虽圣人,不过如此说。
什么故其生也,中国四夷望其用,及其死也,罢市巷哭思其德,其能感人心也如此,是岂人力所致哉,自古未之有也。
但这场叫赵宋朝野上下全都留神关注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