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是神情不太好,因为杨山给出的价格实在太低了。
这些领导的心里明白,即便如此便宜的价格,杨山的工厂依然有利润。而国内的半导体厂好不容易量产出来的同等级芯片成本比报价高了10倍以上。
这些事情就轮不到杨山操心了。他知道一点,当各家手表厂的产品面世后,会直接冲击国内的手表市场。因为国内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机械表与电子表的价格太悬殊了。在先解决有无的市场形势下,老百姓的选择是什么不问可知。
随着内地个体经济的活跃,估计用不了多少年,香江本地制作电子表的小作坊全都会完蛋,没准廉价电子表还会反向输出。
连续参加了十多个会议,元旦都没时间歇息,饶是不用发言,杨山也累得够呛。
看到杨山在会后伸了个长长的懒腰,董厅长笑呵呵的走过来,“这就累了?你刚给你的工厂拉了一笔单子,赚钱都这么累?”
董厅长就是原来杨山的老领导。他在靠山原四机部部长王中将去世后,也离开了总部机关,去北河省担任工业厅的厅长。
“厅长,这和赚不赚钱没关系,天天开会,还的正襟危坐,比以前上课都累。”
“你就不是个当官的料,我刚才看你都快睡着了。要是在会上打出呼噜声,你绝对会全国扬名。”
“我睡着了也不打呼噜。”杨山随口反驳,“厅长找我有事儿?”
“是有个事儿,带你见一位以前的同事。”
“是哪位啊?”
“见了你就知道了。”董厅长神秘莫测的,带着杨山向外走,“这段时间在京城还待得习惯?”
“还行,本来想带着孩子过来好好玩几天,没想到这么多的会,只好让人领着他们到处逛了。”
两个人边走边聊,上了杨山的车。
按照董厅长的指示,小车开到了北河省的驻京办事处门口,刚一下车,杨山就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等他的人。
“哦,王厂长,你好!”看到以前1379厂的领导,杨山着实有些意外。
“我是该叫你杨山同志啊,还是杨山先生呢?”王军生上来就开玩笑。
“都行都行,叫我杨技术也行…….”
老友相见分外热情,互相述说着这些年来各自的经历。
王厂长现在已经熬成了1379厂的书记,与他搭档多年的伍书记被调到了他处任职。
厂子变化不大,目前有2000多人,厂址还在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