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开完,也快到饭点了,三个人在办事处找了个包间坐下。
“几个月前你就说要请我吃饭,一直爽约到现在,这次把结账的机会留给你吧。”董厅长拿起菜单随手点了几个菜。
“杨山,我听董厅长说你有家规模很大的录音机厂。”刚坐下,王书记就迫不及待的询问起来。
“是啊,生意还凑合。”杨山点点头。
王书记也没问工厂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再帮一次我们厂行不?”
“你想让你们厂生产录音机?没问题,设计图纸、生产工艺都可以给你,实在不行,可以派人到我厂里学。”
杨山也不是傻大方,现在国内的技术不怎么样,把这些玩意都拿到手对利扬厂也造不成什么竞争,等他们把现有的东西消化完了,利扬的自动化产线早就成熟了,到时候生产效率差距会更大。
“咳咳,录音机我们生产不了,把你们那儿的收音机产量分给我们一部分就行。”
“他看中了你的那个微型收音机。”董厅长在旁边解释。
杨山皱皱眉,“那个小玩意不合适吧,虽然装配技术极其简单,但是需要用到芯片,你们有外汇额度购买吗?另外还有塑料外壳,国内有厂家给你们做配套?”
王书记深吸了口气,“我听说川省那边与日方合作建了个录音机厂,用的是贸易补偿模式,你觉得可行不?”
杨山摇摇头,这事儿不靠谱。
所谓的贸易补偿模式就是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对外出口来冲抵借款和进口材料费用。
可是彩虹收音机的装配利润本来就很低,1379厂的自动化水平比较低,制造的成本不一定比香江那边低,再加上品质上的差距,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会有什么竞争力。
董厅长很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也没支持王厂长的办法,“那你想个办法帮帮他吧。”
“你们连录音机的制作能力都不具备吗?我可以以优惠价供应一部分磁头给你们。录音机的生产附加值相对较高,再加上国内能够提供的配件比较多,如果打低价的话,应该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拿回些收益。”
王书记叹口气,“你这么多年都在外边,回来半年也都是在京城待着,不知道地方的情况。咱们的电子工业几乎停滞了十年,现在有些无线电厂还在用电子管生产收音机呢。录音机这东西我们曾经拆解过几台,真的没有能力制造。”
杨山无语了,电子管是他二十年前手工制作收音机用到的配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