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也压根谈不上发展的空间,因为国际上大多数的半导体企业都已经停止了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就连配套的生产设备都不怎么制造了。
杨山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领导自有领导的考量,他一个玩技术的服从安排就好。
除了无锡厂的这条产线,未来几年应该不会有大规模的先进产线引进了。
在发展方向上, 四机部对下属工厂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京津地区的半导体厂以878厂为核心,主要侧重工业和军用配件的生产;而南方的江浙地区半导体厂则是聚焦消费类集成电路。
至于西部的半导体厂,就以西安为核心,当做产业补充。
在这方面杨山就有意见了,他写了份意见书,大概意思是消费类电子产品不可以一家独大,要有竞争者参与,只有竞争才能提高,才有发展的动力。
他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主要工厂为核心,联合周边生产能力弱的企业,形成区域内全产业链规模优势,然后各个集团在国家层级的消费领域竞争。
杨山说的容易,政府真要按他的意见办,难度非常大。因为现在国内还不是个全流通市场,各家工厂的产品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即使在生产层面上多家工厂依靠计划经济的配给制实现协调一致,在消费市场上也很难做到全国一盘棋。不光各地都有地方保护,仅仅在物流方面就是个大难题。
不过他是嘴炮党,干的就是提建议的事情,至于上边的领导听不听,他管不着。
当然,在杨山参加的诸多会议中,也有的发言涉及到他。
一位沪城轻工局的领导在会上发言,请求国家严控走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走私行为BALABALA一大堆。
他的大概意思就是现在国内廉价的走私电子产品有泛滥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各地企业的正常经营。
他话里话外指出的重灾区就是:电子表。
听到他的这番发言,参会的很多人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到了杨山身上。
没错,这件事与他有很大关联。
自从几年前与弯弯那边打了一架后,电子表用芯片迅速廉价化,尤其是这几年工艺制程的提高和生产技术成熟后,再加上4英寸晶圆上线,使得最低端的电子表芯片的生产成本降到了3港币以下。
因为利润实在太单薄,所以越同半导体厂就把生产低端电子表芯片的车间外包了出去,每年只收少量的授权费和租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