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下演示,指着指针上的读数说了他测量的具体结果。
张老师点点头又摇摇头,“想法是好的,设计的方案也不错。不过电容是个很灵敏的器件,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你弄的电路稍微有些变化,比如电线的长短,焊接质量的不同,电阻的个体差异,都有可能引起读数的较大变化,所以你依靠读数来辨别电容型号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上不一定准确。”
“这个我知道,我现在做这个实验就是想验证一下,不同的电容会在读数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有哪些影响因素,寻找一下大致的规律。”
杨山停了停,又接着说,“先生您说的问题我也考虑过,我准备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模块化,就是把这个测量电路模型整体打包到一起,就像万用表那样,做成一体的,这样就能避免因为元器件和接线的差异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第二就是想办法放大电容放电效果,当然放大后不能造成信号失真,这样就能在万用表上测量到更准确的读数。”
张老师认真的听完,满意的点点头,“贴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很好。”
他又转头对武坤说,“明天我会完善一下实验平台的设计图,后天你来我办公室拿走设计图和经费,争取下个周末前把那个平台做出来,一定要认真做,把兴趣班的同学都发动起来。以后咱们兴趣班的很多实验估计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然后他把头又转了回来,“杨山,我打算把完善后的设计方案,以兴趣班的名义报到区里的教育局去,当然,主设计人是你。可以么?”
杨山很快点点头,这个年代基本都是以集体的名义上报,就是上次杨山拿到的市里的发明二等奖,也是以街道办和粮站的名义联合上报的。
张老师见杨山同意后接着说,“现在报名的时间窗口还没关闭,我估计怎么也能拿到中学生发明创新二等奖。到时候如果有奖金发下来,都留给你。不过如果学校也发下奖励金,这部分要留在兴趣班,当然也由你支配,用来做你感兴趣的实验。你看怎么样?”
杨山当然同意了,这种好事儿不答应才是傻子呢,能拿到荣誉不说,用公家的钱来支持自己的爱好,这种便宜他上辈子可没占过。
忙不迭的连声感谢,那热情劲儿连杨山自己都感觉不适。
等张鄂老师走了以后,武坤第一个扑上来,“杨山,那笔钱能给兴趣班买个二极管么?你也知道现在就差这么一哆嗦,我们就能再攒出一台收音机了。”
喜欢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请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