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缺少劳力,于农桑不利。且设立学堂,耗费钱粮,国库恐难负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啊,陛下,”另一位大臣附和道,“百姓皆去读书,谁来耕种土地?若无人耕种,我大唐岂不是要饿殍遍野?”
“陛下,臣听闻,民间百姓,多有不愿让子弟读书者,他们更希望孩子能早日务农,补贴家用。”
群臣七嘴八舌,纷纷找着各种理由,反对普及教育。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知道,这些世家官员,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诸位爱卿所言,皆是实情。”李世民缓缓说道,“然朕以为,教育乃国之根本。若百姓皆能读书识字,明事理,知礼仪,我大唐岂不是更加繁荣昌盛?”
“陛下,”房玄龄出列,躬身说道,“臣以为,此事可徐徐图之。可先在各地设立官学,招收部分学子,待时机成熟,再逐步推广。”
“玄龄所言,倒是个法子。”李世民微微颔首,“只是,这官学名额有限,又该如何分配?”
“陛下,”杜如晦也站了出来,“臣以为,可让各地官员举荐,再由朝廷考核,择优录取。”
“克明此言,亦有道理。”李世民沉吟片刻,“只是,如此一来,又该如何确保录取之人是百姓之子,寒门子弟呢?”
大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李世民看着这些世家出身的官员,心中冷笑。
他知道,想要打破世家对教育的垄断,绝非易事。
“罢了,”李世民摆了摆手,“此事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他心中暗自思忖,世家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打破如今的局面不可力敌,只能智取。
看来,还需从长计议,慢慢削弱世家的影响力。
李世民心中已然有了计较,只是,这计较,还需细细谋划。
武周,洛阳宫。
不同于以往的大朝会,今日的紫宸殿内,只有寥寥数人。武则天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依次扫过下方的几位心腹大臣,以及静立一旁的上官婉儿。
“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所议之事,关乎我大周未来,众卿可畅所欲言,不必拘谨,都坐吧。”武则天开口,声音威严而平静。
“谢陛下。”几位大臣依言落座,却依旧保持着几分恭敬。
武则天见大臣们还是有些拘谨,便开口说道“好了,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