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暗暗下定决心:先在这边安顿好,扎下根,站稳脚跟!
等他在燕京有了自己的住处,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对这座城市足够熟悉了,到时候,一定要风风光光地把全家人接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让他们住得舒舒服服,吃得心满意足,玩得开开心心。
他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好好享享清福!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眼下家里,实在是太忙了。
忙得脚不沾地,处处都是事儿!。
‘华山公司’的饲料业务,如今简直是烈火烹油,红火得不得了!
自从《西北日报》报道了那头八个月六百斤的‘猪王’和神奇的‘华山牌’饲料后,订单就像雪片一样从各地飞来。
电话被打爆,公司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然而,厂里那两条简陋的生产线,就算开足了马力,日夜不停地转,产出的饲料也远远跟不上订单的需求量。
产能和订单之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令人又喜又忧的鸿沟。
为了提高产量,饲料厂长赵满屯带着几个骨干,蹲在车间门口开了好几次会。
最后一致决定:实行‘三班倒’制度!
机器毕竟是铁疙瘩,不能连轴转,得让它喘口气,歇歇,否则真烧坏了,损失更大。
但人不能停!庄稼人出身,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多干点活怕啥?
只要能多出饲料,多挣钱,让厂子更红火,让大伙的日子更有奔头,累点也心甘情愿!
于是,
‘华山公司’的生产车间,彻底变成了一个不眠不休的战场。
三班工人轮番上阵,机器的轰鸣声几乎昼夜不息。
两条简陋的生产线被压榨到了极限,产量一提再提。
如今,
每天的产量已经稳定在10吨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300吨!
这个数字,在几个月前,是赵满囤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更让人振奋的是,
这300吨饲料,根本不愁卖!
每天天不亮,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有附近公社养猪场的场长,有邻县食品公司的采购员,甚至还有揣着现金、从几百里外赶来的个体户。
交订金,签合同,等着拉货。
那钱,真是像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