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使用的并非武警所配备的子弹,而是自己事先准备好带来的子弹 。
在八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时期,当时武警站岗的实际情况存在一些特殊之处,外界普遍认为那时的站岗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具体来说,当时武警配备的五六式冲锋枪,弹匣里并未装填子弹,处于空枪状态。而这起案件中,歹徒作案时至少开了 五枪,从现场清晰地找到了五个弹壳,显而易见,这些子弹是歹徒自行携带的。
从现场的种种细节分析,还有一个颇为可疑的点,那就是歹徒和武警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关联。通过对歹徒开枪距离的精准估算,发现他与死者之间的距离不过短短几米。
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武警执行站岗任务时,理应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按常理,是绝不可能允许一个陌生人随意靠近自己身边的,更不要说让对方顺利实施抢劫武器这样的危险行为了。
更何况,即便武警手中持有的是没有子弹的空枪,枪上所配备的刺刀也是具备一定威慑力的。
而且当时现场有两名武警和一名铁路工人,这三人皆是身强力壮的年轻男子。再结合现场留下的脚印分析,确定实施犯罪的歹徒只有一人。
设想一下,在这样的人员力量对比下,一个仅仅持刀的歹徒,想要成功制服这三个人,并且不慌不忙地装上子弹,再开枪将他们一一打死,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综合种种迹象推测,唯一合理的可能性就是,这个歹徒是武警或者铁路工人所熟悉的人。极有可能是趁他们毫无防备之时,突然发动了袭击,让他们完全来不及做出反应。
遗憾的是,除了上述这些基于现场情况得出的推论之外,整个案发现场没有留下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案发现场所在的道口位置极为偏僻,既没有任何目击者目睹案发经过,甚至周围也没有人听到枪声。
案发后,警方迅速展开行动,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对周边村庄进行了全面走访调查,然而最终却一无所获。
凭借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警方做出判断,这个抢劫了冲锋枪的歹徒,很有可能会继续利用抢夺来的武器实施其他犯罪行为。
在这风声鹤唳的情况下,歹徒通常会选择隐匿踪迹,蛰伏一段时间。他们心里打着如意算盘,想着等这阵紧张的风头过去,再瞅准时机出来作案。
就拿那支五六式冲锋枪来说,极有可能已被他们妥善隐藏起来,甚至说不定被深埋在地下,打算过上几个月,等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