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地区,是南阳市的一个下属县。
在县某机关单位,有一名25岁的年轻人,名叫赵晓东。
赵晓东是一名从部队退伍后,安置在某机关单位当通讯员,这个人平时有偷盗的恶习。
1987年1月4日,凌晨1点左右,他到一个单位办公室偷窃时,被人发现,于是,他决定报复杀人。
为了搞到枪支,晚上4点左右,他手持铁锤,潜入一个县委领导家里,对正在入睡的副书记用铁锤猛击头部,致其昏迷 。
当场抢走一把64式手枪和90多发子弹。
八十年代,由于枪支管理不完善,相关领导都配有枪支,这也给犯罪分子作案也创造了机会。
赵晓东为了毁灭杀人的痕迹,他把县委办公室和储藏室等地方,淋上汽油,一把火烧了。
在出逃的过程中,枪杀了三人,杀伤一人,开始进行逃窜。
由于案情重大,南阳市组织了八万多名军警及民众进行围追堵截。
设置了多达四百二十一处关卡,但是,罪犯一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于当时警方的判断失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犯罪分子在出逃过程中打伤了两名群众。
当天晚上,赵晓东当时已经跳出了警方的包围圈,但并没有跑远,在附近区域隐藏起来。
一月十七日凌晨一时左右,赵晓东窜至济源县柿槟村 ,被当地一个农民发现。
于是,用枪打伤了农民,继续向洛阳方向逃窜。
洛阳市公安厅立即通知大批的武警总队和公安局立即设卡进行拦截。
卡点设置在黄河大桥,大约距离桥头一百五十米的地方。
因为此桥是洛阳市和济源县的主要交通要道,车辆繁多,隔洛阳市区仅三十公里左右。
警方判断,如果按犯罪分子的逃窜的方向,此处是必经之路。
一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时许,正值吃饭的时刻,大桥阻截组只留下武警排长和五名战士持冲锋枪执守,其他人到附近的餐馆就餐。
由于武警战士都不认识赵晓东,所以,淅川县委派来了一名熟悉他的干部,配合围堵战士上车进行辨认。
此时,赵晓东正乘坐一辆从济源县到洛阳市的中巴车,向大桥的方向赶驶来。
下午一点十五分左右,中巴车行至大桥卡点处,守卡的武警立即例行检查,并让那名干部先上车查看,是否犯罪分子在车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