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内被整合成型。
其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少帅府的反应,同样迅疾如雷。
寇仲与徐子陵,早已在扬州翘首以待。
当宋缺亲率宋阀核心人物,及第一批精锐抵达九江时。
少帅府以最高规格相迎。
寇仲亲自出城十里相迎,姿态放得极低,执晚辈礼甚恭。
徐子陵则站在寇仲身侧,气度沉凝。
目光深邃地打量着那位,虽败犹荣、气势依旧如山如岳的“天刀”。
扬州少帅府内。
一场决定江南未来格局的会盟,在平静中完成。
没有繁复的仪式,没有虚伪的客套。
宋缺代表宋阀,寇仲代表少帅府。
在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盟约上,郑重签字、用印。
盟约核心只有两条:
其一,宋阀及岭南全境,无条件归附少帅府,接受寇仲节制。
其二,寇仲尊宋缺为军师上将军,统领新整合的江南水陆大军。
宋师道、宋鲁等宋阀核心皆得高位。
宋阀利益在少帅府框架内,得到充分保障。
盟约落定的同时。
消息便通过早已准备好的信鸽和快马。
飞向少帅府控制的每一个角落,飞向江南尚在观望的大小势力。
效果,立竿见影。
曾经依附沈法兴,在太湖地区颇有势力的李子通。
在得到宋阀归附的消息后,连夜拔营。
放弃了经营多年的水寨,带着数千残部,仓惶渡江北逃。
试图投奔踞于洛阳的大隋新君。
然而,寇仲早已料到此着。
派出手下大将陈长林,率精锐水师于长江口拦截。
一场激战,李子通部被击溃。
其本人被陈长林阵斩,首级传檄江南。
至于那些散落在吴郡、会稽等地的沈法兴残余势力。
更是树倒猢狲散。
或向少帅府地方官员缴械投降。
或被宋鲁率领的岭南军,以犁庭扫穴之势迅速剿灭。
至此,从岭南五岭,到长江之滨。
从鄱阳大泽,到东海之滨。
所有曾经割据、观望、摇摆的力量。
在宋阀这面大旗,彻底倒向少帅府后。
或被雷霆扫灭,或望风归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