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炭块并洗净双手后,他走到米袋旁,抓起一小撮米。皇帝与太子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心中满是困惑。
韩成开口说道:“那个年代已有皇储,且已长大成人。”
接着,他将一颗米粒放入第一个方格中,“这象征当今圣上这一代。”
紧接着,他又取出二十六颗米粒放进第二个方格,“代表您二十六位皇子。”
朱家父子已然明了韩成的意图,只是看着剩余的十一格以及前两格稀疏的米粒,无论他们多么难以置信,都无法想象第十三格能容纳二十万颗以上的米粒。
韩成注视着他们继续说道:“若皇太孙有五子,那么假设每位亲王也能生育五子呢?”
朱元璋点头同意,“可以如此计算。”
想到自己膝下竟有二十六个儿子的荣耀,朱元璋认为韩成以五子为基数来推算似乎保守了些。
“二十六人每人五子,共计一百三十人。”
说完,韩成将米粒分组排列,每五粒一组共二十六组填入第三个方格,“您的孙辈同样以此类推,便是六百五十人。”
韩成继续将米粒送入第四个方格。
即便此刻,六百五十粒米依然在格子里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韩成并未停歇。
之后韩成提议,按每个人五个儿子计算,到了第五代,便是三千二百五十人。这些米的数量一多,数起来就慢了。韩成让朱元璋父子一起蹲下来数米,起初朱元璋并不想做这种看似无趣的事,但韩成的举动让他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三人数完第五格的米后,韩成推算出第六代应是万余人。朱氏父子听后立刻动手数米,却被韩成拦住,说这样数下去何时是个头。二人疑惑为何刚催着数现在又不让,但很快明白韩成说得对,这么多米一粒粒数确实耗时。韩成建议用秤称一斤米看看大概有多少粒,朱标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个好主意。不久有人送来秤,朱元璋亲自称了一斤米,发现约有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三粒。韩成提议以后按一斤米计为一万六千二百五十粒计算,方便推算,朱氏父子同意了。韩成按这个方法放米到格子里,当放到第九格时米已用尽,此时不仅是朱元璋父子,连旁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呆住了。
第一个方格里仅有一颗毫不起眼的米粒,可到了第八个方格时,已然累积至二十五斤!
那方格已装不下这许多米了。
这才不过传了八代,竟已增长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在亲眼见到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