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儿子,真是给朱家争了光!
“标儿啊,你要好好努力,多为我们朱家添丁进口,让家族昌盛!”
朱元璋转脸对朱标道,语气中满是深意。
据韩成所述,就算加上可怜的大孙子雄英,朱标也只有区区五个儿子,与自己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此时朱标正思索着二十五位亲王每年的禄米开支,朱元璋却突然说起这样的话,直接把他搞糊涂了。
父皇的想法怎会如此独特?
现在不是在谈宗室的隐患吗?
怎么突然扯到要多生育上去了?
“行,行,我明白了父皇。”
朱标点头应允。
朱元璋还想再说些话,催促婚事。
但想到老四犯下的种种荒唐事,以及允熥等人的悲惨下场,朱元璋硬生生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好心情顿时消失无踪。
不仅消失了,还恨不得再狠狠教训老四一顿!
“二十五位亲王,不说其他,光禄米一项,一年就要一百二十五万石,宝钞需六十二万五千贯,这花费可不小。”
韩成见朱元璋开始算账,便开口说道。
“听上去确实不少。”朱元璋点头。
“可细细算下来,也并非太多,大明这么大,这点钱还是负担得起的。”
朱元璋仍觉得这只是小事,远不及韩成所说的那样严重。
小事?
韩成笑了。
“陛下莫忘了,亲王也会有儿子。
除了继承王位的那个,剩下的会封为郡王。
郡王的儿子,除了继承王位的,还要封镇国将军……
而那些从父辈手中继承王位的人,同样会有子孙。
生出的儿子,一个继承王位,其余的封郡王。
更何况,大明的亲王,不可能只有这二十五位。
通常来说,每个登基的皇帝都有其他兄弟。
皇帝的兄弟,也会成为新的亲王。”
随后,新一轮的循环开始了。
依照陛下的宗室制度,除非亲王绝嗣或犯下重罪,否则爵位将世代相传。
这样发展下去,不论别的,仅亲王经过几代繁衍,人数就会相当可观。
而他们的后代数目更是难以估量。
按陛下规定,郡王年禄六千石,镇国将军则为两千石,还不包括其他各种供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