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说,按照史书上记载,他能知晓先皇的性格如何。
既然知道先皇的性格,他又怎敢如此行事?
这事儿,甚至让朱标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先皇居然忍下了这口气!
在朱标看来,这简直是个奇迹。
“大明之事,成因繁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讲起来挺复杂的。
不过,陛下和太子都是学识渊博之人。
历朝历代王朝的兴衰,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不如你们先提些假设,然后我来解答。
毕竟大明覆灭的原因众多,让我凭空思索,我也无从说起。”
朱元璋本在等待韩成的回答,可一听这话,心里就不满了。
自己正等着答案呢,他却让自己随意发挥?
这算什么道理!
“你是不愿意说吗?”
他对韩成怒目而视。
韩成无奈地说道:“我没说不回答啊,我只是清楚表明了,这事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不如陛下或太子先问问题,我来作答,这样反而更好。
我也能理清思绪,尽量说得全面些。”
面对韩成,朱元璋觉得像是被牵着走,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但想到大明仅仅存在两百七十多年便灭亡了,他还是强行压抑住了内心的不满。
现在,他最想知道的是,大明为何会亡。
不过,朱元璋把这些不满悄悄记在心里,决定找个机会加倍奉还。
他从来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小气且记仇。
“自古以来,王朝衰败时,总有许多百姓活不下去,最终揭竿而起。
就像元朝末年。
若不是统治者太过残暴,横征暴敛。”
致使众多民众饥寒交迫而亡,此等情形定非善果。
我亦是因饥饿难耐,无法维系生存,才被迫走上这条道路。
我的大明,在那艰难困苦之际,莫非也会有流民遍野,饿殍满地?
朱元璋沉默片刻后,凝视着韩成说道。
言语间,他的双眼始终牢牢盯着韩成。
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企图从韩成细微的表情变化中,察觉异样。
可惜,并无端倪,韩成依然坦然自若。
朱元璋此刻内心忐忑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