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他指尖划过"学室"二字,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沛县,自己蹲在土墙下教樊哙识字的场景,那时谁能想到市井小儿如今能在南海翻云覆雨?
"陛下,"值夜的蒙毅捧着金盘进来,盘中放着枚锈迹斑斑的青铜鼎,"这是今日从南海送来的...说是蕃商献给公子的'天命之礼'。"
李岩挑眉接过,鼎身刻着歪歪扭扭的蝌蚪文,仔细辨认竟是"大秦万年"四字,底座还沾着未洗去的海泥。他忽然轻笑出声,指腹蹭过鼎足内侧——那里有新鲜的凿痕,分明是仓促间刻上去的赝品。
"传旨,"他将鼎掷回金盘,烛火在瞳孔里跳动如鬼火,"着胡亥将市舶司所得,再抽一成作'航海基金',另拨三十艘楼船归其调遣。"蒙毅愣了愣,欲言又止,李岩却摆了摆手,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告诉徐福,该准备第二次东渡了。"
三日后,弹劾胡亥的奏报如雪片般飞进咸阳宫。宗室嬴虔联名二十三位大夫,弹劾"胡亥私设苛税,中饱私囊",甚至附上伪造的"南海百姓血书"。早朝之上,嬴虔捧着奏疏叩首流血,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八百里加急的信差滚鞍落地,怀中掉出的不是军报,而是一匣晶莹剔透的南海珍珠。
"这是南海学室的孩童们,"李岩捏起一颗珍珠,在晨光中转动,"用课余时间采集贝类所换,说要给陛下做灯烛。"他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忽然将珍珠抛向嬴虔,"你说胡亥苛税?这些珍珠每一颗都记在学室的功过簿上,比你兜里的算盘干净得多!"
退朝后,李岩独留李斯在御书房。案头摊开着新绘的《南海航路图》,墨迹未干的线条勾勒出中南半岛的轮廓,徐福的船队将从那里出发,寻找传说中的"夷洲"。李斯望着图上用朱砂圈出的几个港口,忽然低声道:"陛下为何不让扶苏...参与此事?"
"扶苏的泾阳渠能让盐碱地生粟米,"李岩用玉镇纸压平图纸一角,窗外传来暮鼓晨钟,"但要让大秦的铁器卖到万里之外,还得靠胡亥的市舶司。"他忽然想起密报里的另一句话:胡亥近日常与波斯商人密谈,似乎在打听"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事。指尖轻轻敲了敲图纸,那里用极小的字标着"大食国",笔尖划过,仿佛要在历史上刻出新的纹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夜,南海郡的市舶司灯火通明。胡亥望着港口新竖起的灯塔,那是用关税银打造的青铜灯楼,塔顶的火盆能照亮十里海面。红须商人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用混杂着多国语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