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等遵旨!」蒙恬率先跪倒,声如洪钟。
贵族们面面相觑,虽有不甘,却也不得不随声应和。郑伯望着这场景,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咸阳街头,看见百工署新制的「风力扬谷机」正在演示,金黄的粟米如瀑布般落下——原来皇帝说的「让百姓吃饱饭」,真的不是空话。
「陛下,」刘邦忽然上前,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沛县试行保甲制时,发现邻里间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斗,我便让萧何编了本《乡规民约》,您看……」
李岩挑眉接过,只见竹简上字迹工整,写着「邻里相争,先由三老调解;调解不成,再报官府」「偷盗者,除赔偿外,需为乡邻义务劳作十日」等条目。他忽然轻笑:「好个《乡规民约》,比朕的《秦律》更接地气。」
刘邦挠了挠头:「陛下过奖,就是想着让百姓少打官司,多干实事。」
「不是过奖,是大善。」李岩转头命赵高,「将沛县的《乡规民约》抄发各郡,让郡县官好好学学,什么叫『治民先治心』。」
公子嘉脸色铁青,忽然开口:「陛下,三老参与政务,恐乱了上下尊卑,若再让他们监管粮仓,怕是要——」
「乱了尊卑?」李岩打断他,「朕问你,你府上的粮仓有多少石粮食?够几百户百姓吃一年?」不待他回答,又转向郑伯,「郑老,你家去年收了多少粟米?」
「回陛下,三亩地收了六石,交了租子剩三石,勉强够一家五口吃……」
李岩冷笑:「听见了么?你一顿饭的开销,够郑老一家吃半月。你有什么资格谈『尊卑』?」他忽然起身,走下丹陛,「朕设三老,不是为了分贵贱,是要让朝堂听见百姓的声音。你们这些贵族,若连这点都想不通,就趁早回家抱孩子去吧!」
殿内鸦雀无声。郑伯望着皇帝近在咫尺的龙纹靴,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太学,看见一群孩童在玩「百工署模型」,铜制的小水车转得飞快,孩子们笑闹着喊「皇帝万岁」。原来在咸阳城,在这高高的宫墙之外,皇帝的新政早已像春风一样,吹进了寻常百姓家。
「退朝吧。」李岩挥了挥手,忽然瞥见郑伯衣摆上的补丁,「郑老,明日让少府给你做身新衣服,别让咸阳百姓笑话咱们南郡三老。」
郑伯脸颊发烫,刚要推辞,却见皇帝已转身离去,只留下衣袍上的日月纹在眼前晃动。刘邦凑过来,低声道:「咋样,没骗你吧?陛下是真的想听咱们说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