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军中投其所好,都以陛下称之。可毕竟名位上有欠缺,在金陵称帝,才算是名正言顺。
就像李自成,虽然在西安建国大顺,而且已经称帝,但打下北京城后,还是将称帝流程走了一遍。
张献忠颇为意动。
在张献忠称帝这一点上,潘独鳌与汪兆龄的看法是一样的,不过潘独鳌还是劝道:“主公称帝理所应当,只是初到金陵,百姓心中不定,应先以安民为主。”
“其次,金陵往北犹有刘良佐,往南有左良玉,虽是败军之将,但却如鲠在喉,时时窥伺金陵,应当尽早剿灭才行。”
张献忠认可道:“对,左良玉就像那跳蚤一样,咬不死人,却十分心烦。”
“定国追剿高杰有功,封他为抚南将军,统兵五万,追击左良玉。”
接着张献忠又封张可望为定北将军,张能奇为平东将军,两人领兵八万往镇江去,沿途攻取城池,伺机攻打扬州。封张文秀为安西将军,统兵四万,构筑防线。
这四人都是张献忠养子,能力杰出,所统兵力已经占了大西军半数。而张献忠自统中军老营,称为御营。
“老潘啊,咱的水军你要多花点心思。那弘光小儿逃往扬州,不止左良玉直瞪眼,咱也只能干看着。”
潘独鳌脸上发烧,急忙躬身领命。
大西军的水军起步较晚,直到攻打武昌后才有了些战船。然而偷袭夷陵余家军的一场战斗,大西军船队被余家军的钢铁快船打出了心理阴影,战船也损失不小。
“你说姓余的那战船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用桨不用帆,还能开那么快。而且那战船听说还是铁的,啥时候铁也能做船了?”
“想想办法,不管是偷是抢还是买,咱们也要搞那么几艘。”
就在张献忠垂涎余家军战船的时候,弘光帝朱由崧也已逃到扬州,终于能松口气了。
此时朱由崧身边,还有几十名大臣,包括东阁大学士马士英、魏国公徐弘基、兵部右侍郎阮大铖等等,但护卫兵丁只余五百余人。
到达扬州后,徐弘基又将扬州的少量兵丁编入营中,但也只有不足三千,无论是左良玉追来,还是张献忠杀到,都如螳臂当车。
此时江北,有一战之力的只剩徐州刘良佐所部,号称十万,其实不过四万多人。
扬州离金陵不远,朱由崧心中惶恐,便晋阮大铖为兵部尚书,钦差特使,往刘良佐军中召其勤王。
阮大铖先行出发,朱由崧也只在扬州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