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忠率军攻破岳阳,偏沅巡抚李乾德、总兵孔希贵、楚抚王朱聚奎等逃至长沙。张献忠部渡过洞庭湖,相继攻破湘阴、宝庆,兵锋直指长沙。
东方,左良玉率领左镇逆江西上,水陆并进,直逼武昌。一路上当地地主武装群起呼应,聚集数万之众与左镇直抵武昌城下。张献忠留守武昌的守将张其在开汉阳门迎战,却遭败绩,于是率军弃城南走,左良玉顺利收复武昌。
守在潜江的吴殳虽只有一个团,但却磨刀霍霍,盯着武昌。他一连写了三封陈书送往荆州,建议袭取武昌,将余家军的实控区域推进到长江汉江交界处。
余诚收到后也难以决断,于是召集麾下文武商议。
列席这次会议的有崔应朝、李河、李光壂、付应平、徐望,以及刚刚将“代理”两个字去掉的江陵县令张德厚,还有他的兄弟,水师统领张德耀。
众人传阅吴殳的书信后,一片安静,各自都在心里思索。
余诚也没有说话,免得自己开口影响了这些下属的判断。
在余诚原本的计划中,武昌并不是现阶段余家军的攻略目标。因为武昌地处长江南岸,拿下就相当于一块孤悬在外的地盘,需要分兵驻守。
现在余家军一共也就一万出头的兵马,武昌又是不逊于开封的大城,想要驻防那里只怕要分走余家军将近一半的兵力。
在这种前提下余诚还是将手下文武叫过来商议,是因为吴殳来信中有一句话使余诚警醒起来。
信中吴殳说余家军守成有余,而进取心不足。此时乱世纷争已显,正是大肆扩张的时机,怎么能只想着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况且此时武昌频繁易手,新到的左良玉还要与张献忠交战,不会留有多少守城的兵马。此时攻打武昌,不会有多少阻力,若是迟误,敌人在武昌站稳了脚跟,就不好打了。
一阵沉默之后,李河当先发言:“司令,我觉得吴团长说得对,地盘嘛,当然是越大越好。要说兵力不够,那就再招兵。”
李河的话在余诚的意料之中,军事主官,哪个不希望自己兵越多越好。
“只不过,”李河咂咂嘴:“武昌先是被张献忠搜刮过一回,这左良玉的部下更是敲骨吸髓的好手,等咱们拿下武昌,怕是没多少油水了吧?”
李光壂忍不住反驳:“拿下武昌在于地理位置,居武昌之中,一水可通天下,些许金银财宝算的了什么?”
“拿下武昌,可水陆两路攻略江南。如今长江以南,除左良玉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