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电话说“陈老,有件事需要您连夜帮忙”时,尾音却软得像片云,轻轻落在她心尖上。
“教授说半小时后到。”郝宇轩挂断电话,转身时西装下摆带起一阵风,扫过赖诗瑶额前的碎发,发丝轻轻飘动。
“他说青铜器刻生辰八字,要么是祭祀信物,要么……”他顿了顿,握住她的手更紧了些,“要么是”
血脉标记。
这四个字像颗滚烫的石子,砸进赖诗瑶的心湖,溅起层层涟漪。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总不让她碰编钟,说“这是老祖宗的东西,沾了人气就不灵了”;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指甲几乎掐进她肉里,却只重复着“藏在钟里”。
恍惚间,她仿佛看到父亲在文保所修复编钟时,总是对着一个特殊的标记沉思,那个标记似乎和这生辰八字刻痕有着潜在的联系。
原来所谓的“人气”,是她的生辰八字?
“叮咚——”手机提示音打破沉默。
郝逸辰低头看了眼消息,眉峰一蹙:“合作方的王总发来消息,说要重新谈分成比例。”他把手机递给赖诗瑶,屏幕上的文字刺得她眼睛生疼——“原合同分成太低,我方要求提升至六成,否则撤资”。
“六成?”赖诗瑶倒抽一口冷气,感觉凉气直入心肺。
“我们前期投入的场地、设备、专家费用都是大头,他们只出了宣传资源,现在要六成?”她想起上周和王总吃饭时,对方还拍着胸脯说“全力支持非遗”,转脸就趁音乐会刚成功、团队骑虎难下时坐地起价。
郝宇轩拿过手机扫了眼,指节捏得发白,他一边快速思考,一边在便签上快速计算:“我让法务部查过,他们的宣传资源里有三家是关联公司,实际成本比报价低40%。如果答应,我们要倒贴三十万;不答应……”
“不答应他们就撤资,后续的巡演、纪录片拍摄都会黄。”赖诗瑶按住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感觉脑袋快要炸开。
“可这是我爸的遗愿,是要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的项目……”
“交给我。”郝逸辰突然笑了,露出虎牙,那是他准备“搞事情”时的标志性表情。
他掏出手机快速翻找通讯录,一边翻一边思考着各合作方的利益和项目需求:“我上个月在慈善晚会上认识了文化产业基金的林总,他说一直想投非遗项目。还有,我粉丝后援会的会长是博物馆策展人,能联系到十家地方非遗馆做联合宣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