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载沣静静地坐在养心殿暖阁的交椅上。
久久凝视着殿内斑驳的光影。
暖阁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却驱散不了载沣心中对大清皇室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此刻,他的眼神深邃而沉静,脑海里正不断盘旋着一个大胆而复杂的计划。
皇帝刚刚离开,那番关于皇室未来走向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
尤其是引入民国政府介入这一大胆提议带来的冲击。
载沣深知,当下大清皇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内务府的贪污之风更是如毒瘤般侵蚀着皇室的根基。
经过一番思索,一个看似冒险却暗藏玄机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若悄然将内务府贪污之风公之于众,这无疑是点燃了一颗定时炸弹。
载沣心想着,一直以来,内务府在暗处为非作歹,凭借着皇室的威严遮掩着诸多贪腐行径。
如今若将其恶行暴露在阳光之下,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
而民间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
一旦贪污之事被民众知晓,那些对内务府早有不满的情绪就会像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
民众的唾弃、共和民主人士、清流旧学士们的抨击,会让内务府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
载沣脑海中浮现出民间对内务府贪污的愤怒与不满。
那些关于内务府官员中饱私囊、克扣物资的传闻,如野火般在民间蔓延。
在报刊上形成趣闻流传。
老百姓们在茶馆酒肆中愤愤不平,咒骂着那些贪官污吏。
载沣心想,若能将这些民间情绪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定能让内务府那些贪腐官员有所忌惮。
此时,再引入民国政府主导清查处理,看似是将这个烫手山芋扔了出去,实则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谋划。
想到此处,载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
他开始在心中谋划具体的策略。
可以安排一些心腹之人,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京城各处散布内务府贪污的具体事例。
如某位内务府官员如何克扣修建宫殿的银两,致使工程偷工减料;
某位高官又如何将宫中购置的丝绸私自变卖,中饱私囊。
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一旦在民间传播开来,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随着民间舆论的发酵,各方力量必然会被卷入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