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珠宝的需求应大幅下降,然而账目上的采买记录却与之相悖。
凌霄紧锁眉头,心中的怒火渐渐升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明显违背常理的现象,无疑是内务府贪墨的又一铁证。
内务府的诸多官员无视祖制,肆意妄为,将皇家的尊严与威严弃如敝履,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是寄生在皇权上的毒疮。直到最后一刻仍在吸食帝国的骨髓。
凌霄通过账册的种种蛛丝马迹表明,内务府的贪腐已经超越常规财政舞弊,演变为政权崩溃后的疯狂掠夺,明面上对皇室各种忠心不二。
凌霄双手紧紧握拳,他心中已经发现要改革内务府是做不到了。
只有将这内务府的贪腐行为彻底揭露,在朝会上以及民间传播出详实的证据,引起广泛的议论。
单靠皇额娘的支持与醇亲王的协助,皇室并不能独自做主,对内务府做出改革。
这其中的阻力之大,是从前凌霄从没想过的。
总以为争取到了隆裕皇太后及醇亲王的同意和帮助,能够改变内务府。
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但总得让那些妄图破坏祖宗礼制、中饱私囊的人受到应有的惩处。
只有引起民间广泛的舆情讨论,凌霄才好借助此次契机,或许可以求助袁世凯。
才能对皇宫的管理进行全面整顿,恢复礼制规范,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让这紫禁城重新回归到有序、节俭的轨道上来。
凌霄独自坐在养心殿大殿的书案前,目光有些空洞,思绪却飘回到了刚登基后的那段时光。
彼时,隆裕皇太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应对财政拮据的难题,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裁撤冗余太监的决定。
那一道旨意下去,千余名太监被裁撤出宫。
当时的凌霄,虽觉得此举有些突然,但也为皇太后的果敢和为朝廷分忧的决心所理解。
可如今,随着对内务府账本的深入审查,凌霄的思绪愈发沉重。
他清晰地记得,慈禧太后离世时,紫禁城内的太监数量竟将近三千名,宫女也有近千名之多。
这还仅仅只是紫禁城内的太监与宫女数量,若再加上御膳茶坊那些忙于采买、烹饪、打杂的厨子杂役。
内务府下属各个机构中的大小官员,以及内务府辖下的众多太监、工匠和杂役,那整个紫禁城的非生产性人员数量简直超乎想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