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官职的普通百姓不得越份,穿戴超越自身身份的服饰,以此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和公序良俗。”
在农业发展方面,刘秉忠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忧心忡忡地说:“如今,国家土地广阔,但人口相对稀少,而赋税却依然繁重,百姓生活困苦,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专心耕种土地,更无法增加产业,改善生活。鉴于此,应当派遣一位德才兼备的劝农官,率领天下的老百姓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和养蚕事业,用心经营产业。农桑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得到发展,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财政收入才能得到保障,这实在是对国家大有好处的事情。”
八,兴办学校、实行科举制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
刘秉忠指出:“古代,学校教育从未被废弃,它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在郡县虽然也设有学校,但这些学校并非由政府统一建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应当依照原来的制度,重新修建学校,延请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选拔有才华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内容,应以经义为首要课程,因为经义是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是培养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基石。词赋论策为第二,通过学习词赋论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设科举制度,让学生通过科举考试,凭借能力获得晋升机会,遵循合罕皇帝的圣旨,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如此一来,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就有章可循,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治理能力也将得到显着提升。”
刘秉忠特别强调:“开设学校,应当优先选择开国功臣的子孙来接受教育。这些功臣为国家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子孙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家族的荣耀,还能将所学知识和才能用于国家建设。同时,在学校中,要注重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论其出身背景,只要有才华,都应给予任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储备大量优秀人才。”
九,在地方治理中,慎择县官、招抚流民、抚恤孤寡残疾者、制止朝廷使臣骚扰、合理制定赋税政策以及照顾弱势群体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刘秉忠说:“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朝省虽然地位重要,但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县官。县官的行为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因此,虽然朝省制定了各项法规,但县官的选拔更应谨慎。一个正直的县官,能够公正执法、关心百姓疾苦,百姓自然就能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就有了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