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补一个合格证。
如果屡教不改的,才会没收货物。
大明的商业刚有复苏的迹象,得给人家一个改正的机会嘛。
朱吾适就是太仁慈了,他当皇帝就不行。
等到这件事儿说完,朱吾适又提起了最后一件事儿。
这件事儿是临时起意,他这个人,总喜欢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给人一些希望。
让人放弃全产业链,专攻某一领域,搞出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和合格证,本质上来说,都会让商人们损失一部分利益。
哪怕这些决策是好的,能够让大明商业保持更长时间的繁荣。
可短期利益受损,就会有人不开心,大部分人都不开心。
这就是人性。
如果是朱元璋,就会用权力强迫这些人接受。
朱吾适的方法则是,给他们另一条发财的路子。
“在场的各位就算没有去过欧洲,手下也有人去过了,对世界的格局想必是有了解的,我之前也说过了,西边除了欧洲,还有个非洲。
那上面的人一个个黑得跟碳一样,比昆仑奴还要黑。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块土地上的物产非常的丰富,尤其是各种金银铜铁矿。
我没有让你们去瀛洲淘金,就是准备让你们去非洲淘金的。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你们的船只以后再去欧洲的时候,路过非洲可以跟当地土人搞好关系,为未来淘金做准备。
那片土地上的人,过的是最原始的生活,说一句野人也不为过,他们缺乏各种生活物资。
你们用一些最简单的生活物资,就能从他们手里换取到黄金宝石等各种贵重物品。
这个事儿其实一直有人在做的。
我的想法是,你们直接派人在那边常驻,甚至建立城镇,一步一步跟当地人搞好关系,然后寻找金银铜铁矿。
这个工作虽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投资并不算大。
一旦找到了金银矿,开采权归你们,所得金银也归你们,只需要给朝廷稍稍的交点儿税就行了。
这个税收绝对比去瀛洲淘金低得多。”
瀛洲毕竟已经是大明掌控的区域了,去那里淘金能够得到很多便利和支持。多交税也是 应该的。
非洲现在就是一片荒漠,真想要淘金的话,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少交税也是应该的。
只要这些人跟当地的黑人 搞好关系,建立起城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