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文旅”模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二、产业化发展:全链条升级与国际突破
1. 种植加工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 种植端:
- 生态化种植:固阳县推广“三田两区四支撑”模式(育苗田、商品田、繁种田+仿野生种植区、核心示范区),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光照等参数,实现亩产提升20% 。
- 政策驱动扩产:通渭县2025年计划种植黄芪16万亩,对监测对象(三类户)按500元/亩奖补,并建设1000亩以上示范点45个,推动规模化生产 。
- 加工端:
- 技术升级:超临界CO?萃取技术使黄芪甲苷提取率提升至95%,纳米粉碎技术将黄芪粉粒径控制在100nm以下,显着提高生物利用度 。
- 全株利用:君康芪业开发黄芪药用、酒品、化妆品等7大类100余种产品,年消耗干芪2000吨,实现从根到叶的全产业链价值挖掘 。
2. 市场与品牌的国际化布局
- 国内市场:
- 消费升级驱动:2025年黄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其中保健品占比35%,功能性食品占比28%,饮片占比25%,呈现“高端化、便捷化”趋势。
- 区域品牌崛起:“正北芪”(内蒙古固阳)、“恒山黄芪”(山西浑源)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其黄芪甲苷含量超药典标准2倍,在京东、天猫等平台年销售额破亿元 。
- 国际市场:
- 出口增长:陕西黄芪提取物(如黄芪皂苷)年出口227吨,覆盖50余国,货值近3000万元,荷兰、澳大利亚客户对“零农残”产品需求旺盛。
- 标准对接:202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黄芪多糖含量测定指标,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如欧盟植物药注册要求),推动黄芪产品进入欧美主流市场。
3. 政策与科技的双重赋能
- 政策支持:
- 药食同源扩容:2023年黄芪正式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允许作为保健食品原料,推动其在食品、化妆品领域的合规化应用。
- 乡村振兴抓手:固阳县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带动120户农户种植黄芪,户均年增收2.8万元,产业园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超500个 。
- 科技创新:
- 研发合作:中国药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