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回 芪香满恒岳 医道续薪火
春去秋来,转眼五年过去。恒山的向阳山坡上,已长满了黄芪,春抽新苗时一片嫩绿,秋开花时遍地金黄,风一吹,香气能飘到十里外的王家峪。这都是十虎的功劳,他每年都会播种、采收,还教村民们如何采挖、炮制,告诉他们“春不挖根,夏不剪叶”的道理——春天的黄芪根正在积蓄力量,挖了会伤其根本;夏天的叶片要进行光合作用,剪了会影响生长。
村民们跟着十虎种黄芪,不仅能用它治病,多余的还能卖给药商,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他们都说,这是芪娘仙子在天上保佑他们,便在山下盖了座小庙,庙里不塑神像,只供着一株晒干的黄芪,逢年过节就去上香,祈求平安康健。
这年冬天来得早,一场大雪过后,不少人染上了风寒,还带着喘咳。十虎想起芪娘说过“冬病多寒,需温阳散寒”,便用黄芪配麻黄、桂枝、杏仁,熬成汤药分给大家。可村里的赵老栓喝了药,咳喘反而更厉害了,还一个劲儿地出汗。十虎赶紧去看他,摸了摸他的脉,又看了看舌苔,发现他虽然怕冷,却舌尖发红,是“外寒里热”的证型,不能用纯温燥的药。
他回到家,对着玉瓶苦思冥想。忽然,玉瓶闪过一丝微光,他脑海里浮现出芪娘的声音:“寒热夹杂,需寒热并用。黄芪补气,可加石膏清里热,再用少量麻黄散表寒。”十虎茅塞顿开,赶紧配了新药,黄芪、麻黄、石膏、杏仁各取适量,煎好后给赵老栓送去。果然,一剂药下去,老栓的咳喘就减轻了,也不出汗了。
这件事让十虎明白,医道不是死记方子,而是要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变化。他开始更仔细地观察病人的脉象、舌苔,询问他们的饮食、作息,甚至天气变化对病情的影响。他发现,雨天时,风湿病人的关节会更疼,这是湿气加重;晴天时,咳喘病人会舒服些,这是阳气助肺。这些发现,他都一一记在纸上,还标注了“雨日多湿,需加茯苓、白术”“晴日气燥,可加麦冬、玉竹”。
有个药商听说了十虎的名声,特意从城里来拜访,想把他的黄芪收购到外地去,还想让他写下所有方子,出价很高。十虎却拒绝了:“黄芪是恒山的灵草,要留给需要它的人;方子是救人的,不能用来换钱。”药商不死心,又说:“那你教我怎么种黄芪吧,我付你学费。”十虎这次答应了,他带着药商走遍恒山的山坡,告诉他哪里的土壤适合种黄芪,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防治虫害,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