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秋暑未消
第十四章 正月孟秋·立秋化湿
回目:
楔子·薄荷风清
(鹧鸪天)
一叶梧桐报立秋,
暑湿未敛闷如囚。
薄荷轻扬透表气,
藿佩芬芳化浊流。
云叆叇,水悠悠,
清阳不展使人忧。
且看仙侣施奇术,
驱散阴霾复正秋。
第一节 立秋至·暑湿困表清阳郁
戊巳年七月初五日,立秋交节之时,黄连岭的“清浊溪”突然变得浑浊不堪,溪水表面浮着一层油状黏液,竟在水面映出“暑湿困表”四字。薄荷仙子望着溪边的藿香苗,其叶片本应舒展如扇,此刻却蜷缩如拳,叶面上凝结着“头重如裹”的白霜——此乃“暑湿遏表,清阳不升”之兆。
守溪仙童小藿捧着《湿病论》跑来,书页上“立秋者,暑湿交蒸,阳微湿盛”几字被湿气洇透。“仙子快看!”他指着药田,只见佩兰的茎叶竟缠绕着青灰色雾气,叶脉间刻着“胸闷呕恶”符号;薄荷的茎秆上挂着细小的水珠,根际渗出的汁液遇雾即凝成“黏滞”——正是“湿遏热伏,气机不畅”的征兆。
时至“凉风至”之候,谷中却刮起湿热的“浊风”,风过之处,药田中的茯苓、薏米等利湿药竟纷纷霉变,花瓣上布满“湿困”裂纹。薄荷仙子腕间的“清露铃”发出沉浊的“咚”声,铃身刻着的“薄荷透表”四字竟覆上青苔——此乃湿邪困表、清阳被遏的危急之象。
“速召藿香仙子、佩兰仙子,”她取出“藿佩汤”雏形,以薄荷、藿香、佩兰为基,“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土金相搏则湿盛,需以‘化湿解表,透邪外出’之法,佐以轻扬。”
第二节 藿香芳·辛温化湿醒脾阳
少顷,两位仙子踏雾而至:藿香仙子身着淡紫罗裙,裙裾绣着“芳香化湿”的云纹,手持“醒脾香囊”,囊中散发出如脾土般的温香;佩兰仙子身披翠绿氅衣,衣袂间垂挂着佩兰叶片,叶片边缘流转着“化浊辟秽”的微光。
“薄荷妹妹,”藿香仙子轻晃香囊,雾气中竟浮现出脾胃经的土黄色轮廓,“此藿辛温,能入脾经(土),化湿醒脾,最宜暑湿困脾之证。”佩兰仙子则取出“透络扇”,扇面绘着“湿浊”的破解图,“佩兰辛平,入胃经(土),化浊辟秽,与藿香相伍,正是‘芳香化湿’。”
薄荷仙子将三药同置“化湿釜”,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