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0%)、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耐药率<5%);
- 厌氧菌对甲硝唑、替硝唑敏感(敏感率>90%),但艰难梭菌对甲硝唑敏感率下降至70-80%(依赖菌株类型)。
3. 药物作用特点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杀灭细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对抗多数耐药酶,适用于混合感染。
- 碳青霉烯类:广谱杀菌,穿透细胞壁能力强,是ESBL菌株感染的首选,但需警惕耐药基因(如KPC)传播导致的耐药性上升。
二、横结肠:菌群代谢的“中间枢纽”
1. 菌群特点
横结肠蠕动减缓,pH值升至6.5-7.0,氧气含量降低,厌氧菌比例上升至80%以上。优势菌群:
- 厌氧菌:拟杆菌属(30-40%)、梭菌属(15-20%)、真杆菌属(10-15%);
- 兼性菌:大肠杆菌(5-10%)、肠球菌(3-5%);
- 特殊菌属:产丁酸菌(如罗斯氏菌,5-8%),负责将膳食纤维转化为丁酸(肠道上皮重要能源)。
2. 临床耐药性与药物敏感性
- 耐药性:
- 拟杆菌属对青霉素、头孢唑林耐药率>90%,因缺乏渗透通道且产β-内酰胺酶;
- 梭菌属中艰难梭菌对克林霉素、头孢类耐药率>90%(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易诱发感染)。
- 敏感性:
- 厌氧菌对**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奥硝唑)**高度敏感(通过破坏DNA结构杀菌,敏感率>95%);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产丁酸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大环内酯类抑制蛋白质合成),但临床需避免过度杀灭有益菌。
3. 药物作用特点
- 甲硝唑:脂溶性高,易穿透厌氧菌细胞膜,在无氧环境中被激活,是治疗腹腔、肠道厌氧菌感染的一线药物,但可能引起恶心、头痛等副作用。
- 奥硝唑:抗厌氧菌活性强于甲硝唑,半衰期更长(14小时 vs 8小时),给药频率更低。
三、降结肠与乙状结肠:菌群定植的“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