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后集团的挑战。他们虽然在政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如何对待韦后家族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对韦后家族进行严厉的打击和限制,以防止他们专权;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韦后家族在神龙政变中有一定的功劳,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和让步。这种分歧,为后来韦后集团的崛起埋下了隐患。
2. 效法武后:垂帘听政的野心(706 - 710)
韦后复位后,开始效仿武则天,积极干预朝政。她重用亲属,排除异己,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集团。韦温(兄)被任命掌握禁军,安乐公主则干预诏命,兄妹二人的权力欲望逐渐膨胀。
韦后对佛教的推崇,也成为她巩固权力的手段之一。她模仿武则天大造佛寺、广度僧尼,试图借助神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她的这一行为,不仅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引起了朝廷中一些正直官员的不满。
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韦后试图改立太子,废黜李重俊(节愍太子),引发了朝政的动荡。李重俊的被废,打破了唐朝皇室内部权力的平衡,导致皇室内部矛盾激化。同时,也引起了朝廷中部分正直官员的反对,他们担心韦后的权力过于膨胀,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威胁。
韦后的种种行为,逐渐引起了朝廷中其他势力的不满和警惕。她的权力欲望和野心,让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失去了人心。
五、致命转折:景龙政变与韦氏之死(710)
1. 皇权争夺的恶性循环
韦后掌权后,皇权争夺陷入恶性循环。安乐公主野心勃勃,她谋求“皇太女”之位,引发了朝廷中激烈的反对。她的行为,挑战了唐朝皇室内部的传统秩序,也让朝廷中的其他势力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节愍太子李重俊政变(707),是皇权争夺恶性循环的一个典型例子。李重俊对韦后集团的专权和安乐公主的不满,促使他发动了政变。虽然政变最终失败,但却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韦后集团妄图长期掌权的野心,与唐朝皇室内部的传统秩序和朝廷中其他势力的利益产生了严重冲突。这种冲突,使得朝廷内部的局势日益紧张,也为后来的唐隆政变埋下了伏笔。
2. “唐隆政变”中的覆灭(71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隆政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李隆基(玄宗)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韦后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