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恢复唐朝的统治,拯救国家和百姓于水火之中。他的这种忠诚不仅赢得了唐廷的信任,也为唐军树立了榜样。士兵们看到自己的将领如此忠诚,更加坚定了跟随李晟作战的决心。
(二)严明军纪,深得民心
李晟在军旅生涯中一直非常重视军纪。他认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士兵的军事素质,还取决于军队的纪律。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不仅能够提高战斗力,还能够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在收复长安的过程中,李晟对军队的纪律要求更加严格。他下令“掠民必斩”,严禁士兵在战斗过程中抢掠百姓的财物。他的这一命令在士兵中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士兵们在战斗中严格遵守军纪,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种做法赢得了长安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长安百姓对李晟的军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为唐军提供粮食和物资,帮助唐军伤病员进行治疗。在唐军与叛军作战时,百姓们还在城中为唐军提供情报,帮助唐军掌握叛军的动态。可以说,李晟的军队能够在长安城顺利平叛,与长安百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三)功成身退,不恋权柄
李晟在平定朱泚之乱后,成为了唐朝的功臣。然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也没有贪恋权力。他自请解除副元帅衔,仅留凤翔节度使的职位。他深知,在唐朝的政治环境中,权力的过度集中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他还劝诫德宗防藩镇过度膨胀,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李晟的功成身退之举,不仅显示了他的高风亮节,也为他避免了陷入唐朝后期复杂的党争之中。尽管在他晚年的时候,还是因为一些复杂的政治原因被牵连进党争,受到了宦官集团的构陷。但他的这种功成身退的态度,成为了后世将领学习的榜样。
五、名将的终章与历史回响
(一)晚节未保的遗憾(801年)
李晟在晚年的时候,尽管已经退出了核心的军事和政治权力舞台,但仍然未能完全摆脱政治斗争的影响。唐朝后期的党争日益激烈,宦官集团势力膨胀。李晟因为之前的一些言行,被宦官集团视为眼中钉。他们诬陷李晟,给他罗列了一系列的罪名。
在宦官集团的构陷下,李晟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尽管后来得到了部分平反,但他的晚节未能完全保全。这与他早年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反差。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生功绩。他在唐朝中期的平定朱泚之乱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历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