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辅国在成为博陆郡王后,自恃功高,更加飞扬跋扈。他声称:“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他将自己视为唐朝的实际统治者,根本不把代宗放在眼里。代宗表面上对李辅国言听计从,实际上却在暗中谋划铲除这一权臣。
3.2 身败身亡(763)
程元振倒戈
程元振是唐代宗的心腹,他一直对李辅国的专权行为心怀不满。在代宗的支持下,程元振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影响力,逐渐掌握了部分禁军。
李辅国在长期的专权过程中,树敌过多。他对朝中大臣的打压和对禁军将领的拉拢,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程元振看准时机,与朝中不满李辅国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共同谋划扳倒李辅国。
暴尸街头
代宗决定对李辅国下手。他先是将李辅国调离禁军,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然后,派人秘密将李辅国刺杀于他自己的府邸。李辅国死后,代宗下令将其暴尸街头,削官夺爵,并将他的家人流放。
李辅国被杀后,他的尸体被抛弃在荒郊野外,在烈日下暴晒,引来了无数的苍蝇和蚊虫叮咬。他的府邸也被查抄,财产被充公。曾经权倾朝野的李辅国,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四、历史定位:宦官专权的里程碑式人物
4.1 制度性突破
打破宦官干政底线
李辅国是唐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掌握军政大权的宦官。在他之前,宦官虽然也有一定的权力,但主要集中在宫廷内部的事务管理上,很少能够直接干预朝廷的军政决策。而李辅国掌管禁军、代拟诏书,将宦官的权力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出现,打破了宦官干政的底线,使得宦官在唐朝政治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宦官不再仅仅是皇帝的侍从和内廷的管理者,而是成为了能够左右朝政的重要政治力量。
神策军的雏形实验
李辅国在掌控禁军的过程中,通过灵武募兵组建了自己的心腹武装。这些心腹武装为他日后夺权和对付政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虽然这些武装力量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后来的神策军,但可以说它是神策军的雏形。
神策军在唐代后期成为禁军的主力,掌握在宦官手中,成为宦官专权的重要工具。李辅国的这一探索为后世宦官掌控神策军奠定了基础,对唐代后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