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矛盾激化与外放地方
然而,姚崇的改革措施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与太平公主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太平公主集团多次向睿宗进谗言,诬陷姚崇谋反。睿宗出于对稳定局势的考虑,虽然对姚崇仍有一定信任,但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最终,姚崇再次被罢相,外放为申州刺史。他的离开展开政治博弈,但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经验。尽管外放,姚崇并未气馁,依旧心系国家,关注政治局势的变化。
四、唐玄宗时期的辉煌成就
(一)临危受命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决心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然而,此时的唐朝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官员腐败、财政匮乏、边疆动荡等。唐玄宗在遍察朝廷官员后,深知姚崇的才能和威望,决定重新启用他。
开元元年(713 年),唐玄宗在骊山脚下密召姚崇,姚崇针对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提出了十条建议,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姚崇十事”。这十条建议涉及政治体制、经济治理、选人用人、边疆防御等多个方面,针对性强,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姚崇的政治远见和雄才大略。唐玄宗对这些建议极为赞赏,当即决定拜姚崇为宰相,委以改革重任。
(二)整顿吏治,选贤任能
姚崇担任宰相后,首要任务便是整顿吏治。他深知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姚崇对各级政府机构进行了全面梳理,裁撤了一些不必要的官职,减少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他严格考核官员,对那些不称职、贪污腐败的官员进行严肃惩处,绝不姑息。
选拔人才,唯才是举。姚崇打破了门第观念和资历限制,主张选拔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人担任重要官职。他大力提倡举荐人才制度,鼓励各级官员积极推荐有才能的人士。在他的主持下,一大批有才华、有抱负的士人得以进入官场,为唐朝的政治舞台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 改革经济,轻徭薄赋
在经济领域,姚崇推行了积极的改革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减轻赋税负担。姚崇认识到过重的赋税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于是,他上书唐玄宗,请减“京官职田”,并从租庸中取消“折估”和“脚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