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
“第八,光子与视网膜耦合效应。你要观察苹果,需要让苹果反射的光子和你视网膜上的细胞耦合产生冲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的图景已经被改变。
“第九,功能性限制。你永远无法让一个盲人知道什么是红色。每个人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皮肤都感受器功能性有差异,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器差异也许没有盲人、聋子那么大,但是只要有些许差异,就足以有不同观点。
“第十,建构论描述。一个定律,或者一个命题,并不单单是命题本身,事实上还包含了语境,以及其他的比如说社会、文化、经济、人脉、知识、经验、情绪等因素,比如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事实上这个事件是一系列因果的组合,比如说当时的时代背景,牛顿母亲和父亲的家庭关系,牛顿的人脉,牛顿的教育,牛顿的经济,牛顿的信仰,牛顿的伦理取向等一系列的组合。所以你表达一个命题的时候不可能去除建构论的成分。
“第十一、语言问题。日本人和中国人有语言鸿沟,但是人与人之间语言就没有差异吗?每个人说的单词声音和发音都有区别,真的是完全没有差异的交流?
“第十二、信仰对认知的偏差。任何认知不可能取出信仰,这是范式理论的基础。不同信仰的人看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就像量子理论和经典力学学派眼中的世界的不同。
“第十三、量子纠缠理论。如何对对象的描述都是将其从环境或者整个宇宙的因果网中剥离出来。苹果的一个粒子可能和几光年外的人马座恒星的光子存在着耦合,你想要描述苹果,麻烦你把整个宇宙的粒子都说清楚再说
“第十四、数学本身的漏洞。直到目前人类还没有完美的关于1+1为什么等于2的解释,若是连基础数学都站不住脚你拿什么语言体系来说明苹果?
……
在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紫蝶道:
“上面只是我随便举个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人类之间要达成共识的不可能性,如果想要,我还可以举例更多。如果你们游戏世界能够把这个规则给畅通无阻实施下去,足以说明你们游戏世界存在着某种把人与人之间的世界观构建互相理解的机器……再或者,就是存在着某个裁决之神,能够同时理解各种人的思想,知道每个人的世界观,并且……作为游戏的裁判或者观察者存在。我说的……对吗?那个同时能够知道你们所有人世界观的神,存在,是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