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机未到,赈灾一事自有朝中公卿考量。且耐心等候,望舒玉早日回府。
见父亲暂时并未打算出手相助,赵舒玉气不打一处来,只用力将信揉成一团,扔到了一旁。慧心捡过纸团,展开瞧了瞧,这才了然她生气的源头。
“……站在朝廷的角度而言,你父王的考虑不无道理。他们权衡的是整个天下,朝堂复杂,而伴君如伴虎,自是会顾虑太多。”慧心放下纸张,安慰道,“莫要为此生气,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便好。”
“只是这样,这诸多的百姓未免无辜,与他们而言着实残忍。”赵舒玉冷静下来,可心中到底不忍。
“是啊。”慧心亦露出怜悯的目光,对于这些事,他早已见了太多,虽早已过了愤世嫉俗的时候,可终归无法坦然,故而此刻面对赵舒玉,他又恢复了几分理性。
“上位者的一个小小的决定,便可决定这世间万千生灵的命运,所以才会不断权衡利弊,做出那个最合适的选择。包括你,舒玉,你亦是上位者。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也会面临这般牵系万民的选择。”
他的眸色认真而郑重,赵舒玉怔了怔,不由地生出了一丝肩负万民的责任感来。
“……我么?”她恍惚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澈。
慧心点了点头,抿唇不语。
“我明白了。”赵舒玉不自觉捏了捏腰边的长鞭,面色也多了几分郑重。她的眸底凝聚起一丝微弱的光来,似乎有一份坚定暗暗滋生。
然眼下的境况,却不知该如何应对。
眼见着天气越发寒冷,再这般下去,怕是会有越来越多人冻饿而死。
牵忧之下,慧心前去兖州各处富户士绅家门外拜访,只以化缘的名义为灾民募化粮食衣服之类,暂解些燃眉之急。然兖州不比边关各州,不如边关百姓那般笃信佛法,多是崇儒崇道,崇佛者不过其中少数罢了。
故而对于这个上门化缘的年轻僧人,他们往往多了几分戒备与谨慎。何况如今众人心知兖州灾情严重,对于施舍一事,相较平日更是吝啬了不少。
大多数时,慧心往往空手而归。
远远跟在后头的赵舒玉,目睹着慧心时常被富户的家仆赶走时,心中难免气愤,紧紧捏着长鞭,恨不得冲上去讨个说法。
然每每慧心侧过头来向她摇头,理智便又使她冷静下来。她只能心中不甘而委屈地踢着脚边的石子,因情绪波动而呼吸颤动,胸口起伏不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